比伊朗威脅還大?又一國對以色列“宣戰”了
伊朗這邊留下的地下導彈城威懾還沒消散,那邊土耳其也點燃“戰火”,出動大批F-16戰機挺進敘利亞,直接與以色列正面硬剛。
而當前擺在以色列面前的問題是:
不打土耳其,那自己的這么久以來的努力全然白費,而且還要造成中東影響力大打折扣,甚至是眼睜睜看著一大威脅逼近家門口;而打?別忘了,對方作為北約一員,屆時必然觸及集體防御條約。
一時間,以色列可謂進退兩難。
(敘利亞戰火重燃,政權更迭,以色列和土耳其都盯上這里,希望可以彌補俄羅斯離開后的權利真空)
1、又一國對以色列“宣戰”了
我們知道,此前阿薩德政權的倒臺,瞬間點燃一連串地緣政治角力的導火索。以色列第一時間集結重兵,通過地面部隊直接入侵敘利亞部分領土,試圖通過軍事行動來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雖然其口頭上強調此舉意在打造一個“安全緩沖區”,但背后企圖,大家都有目共睹。
值得一提的是,敘利亞新政府迅速行動,與土耳其達成了深度合作,這標志著一個全新的同盟關系的崛起,面對以色列這樣的強勢挑戰,土耳其和敘利亞新政府計劃建立一套強大的防御體系。
具體如何做呢?
據“中東之眼”報道,近期,土耳其開始向位于敘利亞的蒂亞斯空軍基地部署先進的雷達和防空系統。
蒂亞斯空軍基地曾在阿薩德政權時期由伊朗擴建為T4基地,成為伊朗在敘利亞最大的軍事設施。隨著敘利亞政權更迭,土耳其迅速填補了這一權力真空,接管并利用該基地加強其在該區域的軍事影響。
(希薩爾中程防空導彈系統,可進行垂直發射,360度探測,同時跟蹤數十個目標)
2、導彈高豎、戰機呼嘯,土軍挺進敘利亞
報道稱,土耳其決定首先部署希薩爾-A低空防空系統。該系統以高效的攔截能力著稱,能夠有效對付巡航導彈、戰機以及制導炸彈,甚至對無人機也具備極強的攔截能力。這就意味著,敘利亞境內的關鍵軍事設施,如基地、機場和港口等,將得到更為嚴密的防護。
此外,土耳其計劃進一步在敘利亞部署希薩爾中程防空導彈系統,以增強整體防御力。該系統具有追蹤多達40個來襲目標的能力,僅需9輛發射車便能組成一個完整的防空作戰營,一輪齊射可以發射54枚防空導彈。
到這里還沒有結束。
當初土耳其是如何幫助阿薩德政權,如今就會如何扶持朱拉尼政權,所以,他們還打算在敘利亞中部地區部署一大批F-16戰機。
我們知道,以色列一貫依賴戰斗機發射導彈進行入侵,而這次,敘利亞在土耳其的支持下,將會讓以色列空軍面臨更大的挑戰和難度。
(俄軍撤離敘利亞后,留下的真空空白讓土耳其眼饞)
3、土耳其為何硬剛以色列?
最后,“中東之眼”直言不諱地指出,土耳其的介入可能會有效阻止以色列在該地區發動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言下之意是,土耳其或已做好準備,在必要時對抗以色列軍隊。
事實上,土耳其之所以如此積極地介入敘利亞事務,其背后的戰略意圖顯而易見。
隨著阿薩德的倒臺,俄羅斯和伊朗在這里逐漸失去控制權,土耳其敏銳地意識到,若通過在敘利亞的軍事部署,將影響力擴展至中東核心地區,尤其是在霍姆斯省和帕爾米拉等重要地點的布局,無意可以在對抗以色列潛在威脅方面占據主動。
然而,對以色列來說,土耳其的介入不僅影響到以色列的行動自由,更使得這一國家感受到來自北方的直接威脅。
因而,以色列明確指出,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可能會對其國家安全構成嚴重挑戰,這種威脅,甚至超過伊朗。
(“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
4、以色列連夜求上俄羅斯
那么,美國在這過程中,充當什么角色?
據悉,隨著局勢再度升級,五角大樓下達一連串命令:
“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繼續駐留在中東;
“卡爾·文森號”在完成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演習后前往中東地區;
“尼米茲號”航母在西太平洋進行部署。
美國的戰略意圖相當明確:加強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同時也是基于對中東豐富資源的實際需求。
面對國內日益增長的債務壓力,美國政府急需尋找快速緩解經濟困境的對策,而對伊朗的潛在軍事行動正是其計劃的關鍵一環。
以色列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頗為一致,兩國都意識到土耳其在敘利亞的動作可能會妨礙它們在該地區的戰略布局。于是,以色列已經求上俄羅斯,并希望美國能出面游說,讓俄羅斯不要撤離敘利亞,留下來制衡土耳其的擴張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