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近期,美國五角大樓一份機密備忘錄顯示,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已將阻止中國大陸奪取臺灣地區列為優先事項。這一舉動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國際局勢中激起千層浪,也讓人不禁揣測,在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棋盤上,軍事打擊的目標究竟指向何方。
特朗普(資料圖)
當地時間4月2日凌晨,胡塞武裝軍方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電視講話稱,胡塞武裝在過去24小時內第3次使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了位于紅海的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和其他“敵方軍艦”。而在此之前,3月15日,特朗普就在自己社交媒體上發誓,對胡塞武裝展開打擊。他宣稱,“胡塞武裝對美國船只的襲擊,絕對不能容忍。我們將使用壓倒性的致命武力,直到實現我們的目標。”特朗普上臺后的首次大規模作戰行動,就對準了胡塞武裝。大批美國戰機從美國航母“杜魯門號”上起飛,參與對胡塞武裝的襲擊,也門城市中升起蘑菇云,爆炸聲不斷。美軍此次發動襲擊,針對的是胡塞武裝的無人機、防空系統和導彈。
特朗普政府打擊胡塞武裝,背后有著多重深意。從內政角度看,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強調,此次軍事行動要傳達出的第一個信息就是,拜登“無能”而特朗普“偉大”。既然拜登下令空襲胡塞武裝時瞻前顧后,顯得猶豫軟弱,那特朗普的行動就必須迅速強力,以制造與拜登的“區別”,在內政上得分。這也是本輪美軍對胡塞武裝打擊的烈度、范圍和持續時間都超過拜登時期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資料圖)
從地區戰略角度而言,特朗普和美國不少高官都認定,伊朗是中東的“萬惡之源”。伊朗試圖開發核武器,還通過支持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和原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等方式,威脅美國的盟友以色列,妨礙美國在地區的通行自由,挑戰美國在中東乃至全球的權威。美國此番對胡塞武裝動手,也是向伊朗發出強烈信號。2025年3月初,特朗普親自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用威脅和侮辱性語言,要求伊朗在兩個月內接受新的核協議,否則會面臨可怕后果。伊朗不低頭,美國就要進一步施壓,打擊胡塞武裝可視為對伊朗的一種間接施壓手段。
敘利亞也是一個潛在對象。多年來,敘利亞局勢一直錯綜復雜,美國以打擊恐怖主義等為由,深度介入敘利亞內戰。敘利亞政府與美國支持的部分勢力長期對立,美國在敘利亞擁有軍事存在,其軍事行動對敘利亞的主權和穩定造成了嚴重破壞。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敘利亞地處中東關鍵位置,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盟友。美國若對敘利亞進一步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一方面可削弱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能鞏固自身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
再看委內瑞拉,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長期以來對委內瑞拉采取敵對政策,試圖通過政治顛覆、經濟制裁等手段,掌控委內瑞拉的石油資源,以滿足自身能源需求并鞏固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力度,還支持委內瑞拉國內的反對派勢力。若局勢進一步惡化,美國極有可能對委內瑞拉發動軍事打擊,以實現其在該地區的戰略和經濟利益。
特朗普(資料圖)
從美國近期一系列軍事動向,如將“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調往中東,使美軍在該地區的航母戰斗群數量增至2個;美軍還將向中東調遣更多戰機中隊及其他空中力量增強空中支援能力等,都能看出其軍事威懾的意圖與范圍在不斷擴大。而美國防長赫格塞思簽署的機密備忘錄,將阻止中國大陸奪臺及改善國土防衛列為優先事項,同時施壓歐洲、中東、東亞盟友增加國防開支,以承擔恫嚇俄羅斯、朝鮮、伊朗的角色,更是將美國全球軍事戰略布局的調整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國際局勢愈發復雜的當下,美國軍事戰略的走向牽一發而動全身。究竟哪個國家會成為美國下一個軍事打擊目標,各方都在密切關注。而美國的軍事冒險行動,無疑將給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