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行當里混久了的人都知道,這行當的鑒定專家主要分兩派:一派是戴著厚框眼鏡、張口能講三天三夜專業術語的"學院派"。
另一派是常年蹲在田野,看東西先用手指頭搓三遍的"實戰派"。
這兩派人馬互相瞧不上眼,可要說誰能真金白銀從贗品堆里刨出寶貝,還得看那些在江湖里摸爬滾打出來的狠角色。
郭云龍
2005年成都高升橋古玩市場里,有個叫郭云龍的舊書商正翹著二郎腿翻閱書籍,這位被圈里人戲稱"郭眼鏡"的中年人可不簡單,這雙眼睛可是在20年間把十幾萬冊舊書都過了一遍篩子。
這天他正讀得起勁,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老郭!我這兒有本破經書,專家說是破爛貨,你要不要來開開眼?”
郭云龍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鏡,心說閑著也是閑著,便去看個熱鬧。到了地方,老友神神秘秘從蛇皮袋里掏出一卷泛黃的紙卷。攤開足足十米長的《金剛經》,紙張破得能透光,邊角碎得跟狗啃似的。
《金剛經》素材來源廣元晚報
可當郭云龍的手指剛觸到紙面,突然觸電般縮了回來,這觸感不對!明朝以后的紙比較薄,這紙厚得能當鞋墊,還帶著股子陳年霉味。
"山西廟里倒騰出來的?"郭云龍邊問邊用指甲蓋輕輕刮紙邊。老友唾沫橫飛講起這經書的來歷:太原一個破廟自己變賣出來的,倒騰了好幾手,最后被他用幾枚銅徽章換回來。
最絕的是上過鑒寶節目,專家拿放大鏡掃了不到一分鐘就宣判:"不太對!最多值頓火鍋錢!"
配圖 圖文無關
郭云龍聽得直嘬牙花子,要說這專家也忒不講究,就算真是假貨,好歹裝模作樣多看兩眼啊?他摸著紙面上凸起的墨痕,突然想起曾在拍賣會上見過類似的宋版書特征:墨色入木三分,隔著八百年還能摸出立體感。
心里的小算盤噼里啪啦一打:宋版書現在論頁賣,這四十八頁要是真的...
"2萬,不能再多了!"郭云龍咬牙報出個高價,這在當時確實不少了,而且他自己也不確定真假。老友樂得直拍大腿,生怕他反悔似的把破經書往他懷里塞。
當年媒體報道供圖
抱著"破紙"回家的郭云龍可睡不著了。他翻出壓箱底的《古籍鑒定》,舉著放大鏡趴在經書上一寸寸找證據。
突然,某頁邊角處幾個芝麻大的小字讓他渾身過電:"姚鈞為母百日忌奉請"。連夜打電話搖人,幾位古籍圈資深玩家湊在燈下研究到東方既白,最后得出個驚人結論:這是南宋時期一位姚鈞的男子,為母親百日忌辰專門奉請的經書,存世孤本!
消息傳開那天,郭云龍的書店門檻差點被踩平。臺灣藏家拎著密碼箱要現場付現,日本書商鞠躬鞠得腰都快斷了。
"各位對不住,這書只能進公家博物館。"郭云龍果斷拒絕,這文物要真被帶到日本去,那自己罪過就大了。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三年后,商販出價已經突破300萬,并且還在往上加。但郭云龍卻聯系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以160萬元的“友情價”成交。雖然少掙很多,但至少留在了國內。
后來有記者問郭云龍撿漏秘訣,他摸著下巴直樂:"得給那鑒寶專家送面錦旗,要不是他看走眼,這潑天富貴哪輪得到我?"
真正的實戰派,永遠都是那些在市場真金白銀去“硬碰硬”的高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