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大邑縣獲悉,車耀先烈士紀念館經(jīng)過提檔升級后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
車耀先烈士紀念館坐落于大邑縣悅來鎮(zhèn)丹鳳村的革命烈士陵園內(nèi),整座館外觀形似火炬,代表著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自2012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這里一直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前沿陣地,通過詳實的文字資料、珍貴的歷史圖片,系統(tǒng)介紹了車耀先烈士的成長軌跡、卓越的革命貢獻,以及紀念他的諸多詩詞佳作。
正值清明,不少群眾來到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車耀先烈士紀念館不僅是一個緬懷與紀念的場所,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豐碑,它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懷那些為了理想與正義英勇獻身的先烈們?!?/strong>大邑縣退役軍人事務(wù)局負責(zé)人介紹,今年3月初大邑縣啟動了車耀先烈士紀念館提檔升級工作,重點對館內(nèi)外墻面及屋頂進行整修、粉刷,并對部分展陳進行重新布展。
▲紀念館
紀念館內(nèi)的一面墻上,掛著一張車耀先結(jié)婚二十周年時與家人的合影。在積極投身革命的同時,車耀先也不忘以家規(guī)教導(dǎo)影響家人,“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以‘驕、奢、逸’為終生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在車耀先影響下,女兒車崇英和車毅英十多歲就協(xié)助父親開展地下工作,還發(fā)動同學(xué)投身革命。妻子默默操持家庭,全力支持丈夫的革命事業(yè)。車崇英曾在緬懷文章中深情地寫道:“父親……現(xiàn)在我們雖然都達到小康生活水平,但生活上仍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fēng);現(xiàn)在我們雖然都退休了,但仍然在為黨和國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謙”“儉”“勞”的三字教誨,仍是車家人的行為準則。
如今,煥然一新的車耀先烈士紀念館將繼續(xù)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高地,承載起傳播紅色文化、賡續(xù)紅色血脈的重任,讓車耀先烈士的精神在歲月流轉(zhuǎn)中歷久彌新,代代相傳。
紅星新聞記者 董馨 實習(xí)記者 王梓棋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