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 趙苑旨)“兒童肥胖聯(lián)合門診開診的第一周,我們就接診了一個2歲10個月的寶寶帆帆(化名),他胳膊和肚子的肥肉一圈一圈的,長得又白,像年畫里的‘福娃’。但經(jīng)過檢查,我們發(fā)現(xiàn)不到3歲的帆帆體重已經(jīng)超過7歲男孩的體重中位數(shù),且已有輕度脂肪肝!”4月4日,武漢兒童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主任醫(yī)師熊小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6歲以下兒童的肥胖往往更隱蔽,不易引起家長的重視,但對兒童生長發(fā)育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2025年2月26日,武漢兒童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主任醫(yī)師熊小麗為患者看診。受訪者供圖
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按照我國標準, 6-17歲青少年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分別為6.8%和3.6%。
“來我門診就醫(yī)的兒童通常在10歲左右,6歲以下年齡段兒童的超重和肥胖往往不能引起家長的及時重視。但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而言,肥胖如果未得到及時干預和逆轉,依然會對生長發(fā)育有負面影響。”熊小麗表示,肥胖的兒童骨齡會增加得過快,影響成人后的最終身高,也會讓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性早熟。此外,肥胖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低等。對于像帆帆這樣已有脂肪肝的孩子,如果不及時干預,還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脂肪性肝纖維化乃至肝硬化。
熊小麗建議, 6歲以下兒童如果出現(xiàn)了以下情況,家長應重視并考慮就醫(yī):如孩子長期比班上的大部分同學更胖;家族中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史;孩子身體偏胖且容易生病等。“此外,正常情況下兒童一年內的體重增長不超過兩公斤,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短期內(如半年內)體重增長過快,建議及時帶孩子就醫(yī)。”
“對于6歲以下兒童的原發(fā)性肥胖,我們主要采取非藥物的干預手段,如給孩子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等。以帆帆為例,經(jīng)過半年的干預,他的體重減到22公斤,脂肪肝也不藥而愈。”熊小麗介紹,由于絕大部分肥胖兒童不適合通過手術和西藥減重,對于通過飲食和運動減重效果不佳的兒童,還可通過小兒推拿、針灸、耳穴壓豆等中醫(yī)適宜技術減重,“中藥治療是最后一種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