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法國外長巴羅結束訪華行程,中方同意延長對法國干邑反傾銷調查期限三個月。這一看似微小的讓步背后,是歐盟在美歐貿易戰中陷入被動,而法國正試圖掙脫美國束縛,尋求戰略自主的關鍵一步。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對所有非美國制造的汽車加征25%關稅,這一決定直接沖擊了歐盟的核心產業。德國汽車巨頭寶馬、奔馳股價應聲下跌,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標致雪鐵龍也面臨出口成本飆升的困境。歐盟委員會雖揚言反制,但內部文件顯示,部分成員國已開始準備讓步清單,包括降低對美關稅、放寬投資限制等,試圖換取豁免。
特朗普資料圖
法國作為歐盟核心國家,首當其沖。中國對歐盟白蘭地的反傾銷措施,讓法國干邑出口暴跌60%,每月損失高達5000萬歐元。與此同時,特朗普威脅對歐盟酒類征收200%關稅,法國酒業面臨滅頂之災。法國農業部長警告,若中美歐三方關稅戰全面爆發,法國葡萄酒、奶酪等農產品出口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巴羅此次訪華,核心目標是爭取中方暫緩對干邑的最終裁決。他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演講中強調,中法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并引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合作意愿。這一姿態與法國此前跟隨美國對華強硬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巴羅最終獲得三個月緩沖期,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法國清楚,若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調整對華政策,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關稅上做出讓步。去年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后,中方迅速對法國干邑發起反制,馬克龍政府如今不得不重新權衡對華經貿戰略。
法國的轉向并非偶然。馬克龍政府此前曾試圖聯美制華,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讓這一策略徹底破產。巴羅在與王毅會談時明確表示,歐洲需要“戰略自主”,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戰。這一表態被視為法國外交政策的重要調整,暗示其不愿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特朗普資料圖
法國并非孤例。歐盟內部已有14國拒絕禁用中國5G設備,認為強行替換將帶來巨大成本和技術風險。德國總理朔爾茨多次表態反對對華“脫鉤”,強調合作符合歐洲利益。意大利、匈牙利等國也明確反對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這種分歧反映出歐盟的尷尬處境——既想維持對美同盟,又無法承受與中國交惡的代價。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讓歐洲意識到,盲目跟隨美國只會讓自己淪為犧牲品。英國新政府近期已派出外交大臣、財政大臣和能源部長密集訪華,尋求擴大合作。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加速全球貿易體系的重構。加拿大總理卡尼公開宣布“美加舊關系已結束”,并推動經濟“去美國化”戰略。墨西哥、日本等國也在尋求降低對美依賴。
歐盟委員會原計劃對美強硬反擊,但在特朗普的持續施壓下,內部妥協聲音漸強。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已擬定讓步清單,包括降低對美汽車關稅、放寬市場準入等,試圖換取豁免。然而,特朗普政府此前對日本、印度的承諾表明,讓步未必能換來豁免,美國可能繼續尋找新的征稅理由。
巴羅資料圖
王毅在與巴羅會談時強調,中歐合作“大于競爭”,希望歐洲堅持“戰略自主”。這一表態既是善意,也是提醒:若歐盟繼續跟隨美國對華施壓,中方不會無動于衷。
中國對法國干邑調查的延期,是給歐盟的一次機會。若法國能在電動汽車關稅等問題上調整政策,中法經貿關系有望回暖。反之,三個月后,中方可能重啟制裁,法國酒業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巴羅訪華釋放的信號清晰:法國不愿再做美國附庸。但歐盟整體能否擺脫對美依賴仍是未知數。德國經濟部長警告,若歐盟繼續內部分裂,最終可能“既失去美國市場,又錯失中國機遇”。
特朗普的貿易戰已讓全球盟友寒心,歐盟是繼續妥協,還是真正走向獨立?法國的訪華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但時間不多了。若歐盟不能盡快形成統一對華政策,未來可能在中美博弈中徹底喪失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