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兩位醫學界巨星
先后離我們而去
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之父”
陸道培因病去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4月3日訃告
陸道培同志1931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寧波。1955年畢業于中南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后任職于北京中央人民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981年創建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并擔任所長,1984年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1986年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首席專家)。1992年,他發起創建中華骨髓庫,1996年建立國內首家臍帶血庫。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
陸道培同志于1964年成功完成國內首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該病例是亞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移植成功病例,更是全球范圍內術后生存時間最長的成功案例。1981年,他成功完成國內首例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相合異基因骨髓移植,開創了我國骨髓移植治療先河,使眾多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在此后十余年時間里,陸道培同志帶領團隊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成功完成國內首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成功完成國內首例ABO主要血型不相合骨髓移植;成功完成國內首例超大體重成人雙份非血緣臍血移植;首次證實混合胎肝細胞移植可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風險;創新性發現單倍型異基因骨髓與去T細胞自體骨髓混合移植可形成嵌合體而不引起GVHD。他通過實驗證實大蒜提取物具有抗巨細胞病毒作用,胎盤丙種球蛋白對GVHD具有治療效果。通過系列技術創新,我國HLA相合移植5年生存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鑒于陸道培同志對中國血液病學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他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85年)、“何梁何利”獎和陳嘉庚獎(1997年)、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美國骨髓移植學會(CIBMTR)“杰出服務貢獻獎”(2016年)。
陸道培同志畢生致力于中國醫學事業,以醫學發展為使命、以國人健康為己任,嘔心瀝血、勤勉工作。作為醫學家、教育家和臨床科學家,他矢志不渝、求索不息,在中國血液病學領域取得開創性成就,為無數血液病患者帶來希望,譜寫了我國血液病學發展的壯麗篇章。他躬耕杏林、桃李芬芳,培養出兩院院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大批醫學領域杰出人才。他的言傳身教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勇敢追求理想、不斷追求卓越。
陸道培同志的辭世是我國醫學界、教育界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他的貢獻永載史冊,他的精神永存人間!
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陸道培同志!
“國內DIC研究奠基人”
宋善俊因病去世
4月3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附屬協和醫院發布訃告:
我國著名內科學家、
血液病學專家、
中國共產黨黨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
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
于2025年4月2日23時30分離世
享年84歲
宋善俊教授
孝敬父母
訂一份大河健康報
發行熱線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帶回家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為防丟,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為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吳文可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