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牢記囑托 展現新風采】小城故事多 山間“繡”新錦
新地標升騰煙火氣。
3月28日,華燈初上,安順市紫云自治縣印山城市綜合體的網紅夜市里燈火通明,市民和游客在這里流連忘返。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曾經道路狹窄的老城區,如今重登縣城地標“C位”。自2023年開門迎客以來,印山城市綜合體以開展攀巖體驗、啤酒龍蝦節等主題活動為載體,植入“紫云印”“摩崖石刻”等文化元素,迅速成為紫云的“城市會客廳”,激活了業態,也聚合了人氣。
不久前,銅仁市松桃自治縣蓼皋街道桂花社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完工,212戶居民住進了新房。
“出門能打車,小區有物業,對面就是體育館。”桂花社區“新居民”黃婷很開心自己開啟了新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貴州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殷殷囑托為貴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群山里,小城漣漪,泛起更多新故事。
城市更新,舊巷新顏——
城市更新,正激發城市潛能活力,提升城市發展韌性。
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植入海綿設施;道路鋪筑瀝青、規范“蜘蛛網線”,優化小區環境……得益于老舊小區改造,安順市平壩區安平街道新城社區黎陽廠二居煥然一新。
“路面干干凈凈,花園也很漂亮。”讓安順市平壩區安平街道新城社區居民閆淑云驚喜的是,小區曾經的池通過海綿改造變成景觀水池。作為雨水末端調蓄池,不僅美化環境,還能用蓄積的雨水進行綠化澆灑,有效節約水資源。
垃圾
上午10點的銅仁市石阡縣湯山街道農貿市場,人頭攢動。附近居民沒事就要來逛一逛。
“農貿市場改造前,這里道路坑洼不平,常有積水,市場里外臟兮兮、亂糟糟?!笔淇h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白江告訴記者,正是通過城市更新行動,新建排水系統、平整道路,重新規劃攤位布局,還給了當地群眾一個井然有序、干凈整潔的新市場。
自2022年以來,全省共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500多個。依托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新增設體育健身、公共綠地、快遞服務、停車位、充電樁等設施若干,惠及居民50萬余戶;全省累計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600余條,背街小巷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
貴州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和城鎮“四改”,從優化交通體系、完善城市綠化、補齊設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著力打出“組合拳”。
夯基強體,“城市味”提升——
“推進順利!目前,路基、擋墻、路肩工程基本完成;工程項目整體進度完成超過60%……”3月底,遵義市播州區龍謝公路項目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指著工地告訴記者,建設中的龍謝公路全長近2公里多,卻是2個居民組363戶人家的必經之路。該路段也是連接遵南大道與和平大道的交通要道及城市中心與和平工業園區的中樞要道。
公路升級改造后,將完善區域路網結構,改善居民出行,助力產城融合。
路網如同城鄉的血脈,連接著千家萬戶。
“現在農村路都修好了,去哪里都方便。”黔東南州麻江縣宣威鎮卡烏村村民張上香對“路通百業興”有自己的真切感受:家里自己種的土特產,拎到路口就能賣了。
依托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推動“交通+文旅”融合發展,黔東南州打造美麗農村路經濟示范長廊60余公里,培育形成下司古鎮——藍夢谷——藥谷花?!f達小鎮的精品旅游線路,為自己的產業發展開辟出新天地。
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升級,推動著新型城鎮化建設闊步向前。
黔南州龍里縣水資源“南豐北少”,中部縣城區面臨供水需求大的局面。窄沖水庫的修建不僅破解了縣城北部工業園區的“用水荒”,更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依托窄沖水庫的優質水源,龍里縣打造了河谷景區、四季花海等生態旅游項目,配套建設停車場、燒烤攤點,吸引游客體驗“水岸經濟”。水庫下游的村寨,吃上了“旅游飯”。
產城組合,融合共生——
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共生。
走進六盤水市高新區,曾經的荒地已經被街道兩旁的高樓林立、大型商圈所取代。
高新區內,創立集團入駐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瑞都建材屋頂光伏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銅鑼灣等產城融合項目拔節生長……一個個重大項目的加快推進,為六盤水市高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促就業,就業聚人氣。
黔西南州興仁市巴鈴重工業園區,貴州興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電解車間里,一臺臺電解槽整齊排列,吸鋁管將鋁液從電解槽內吸出,再由抬包車送往下游企業。
興仁經濟開發區依托登高新材料公司年產50萬噸鋁液生產線和已建成標準廠房19萬平方米,先后引進貴州路興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5家鋁產業企業,有效形成上中下游產業互聯、企業互惠、利益互動、市場互通、產業集群。
“我們的一線工人,大部分是本地人。”登高新材料公司生產技術部負責人張魁說。
不僅如此,依托產業園,附近的群眾開始從事運輸、房屋租賃、餐飲等行業。
“入駐企業越來越多,運輸生意就好做了。我現在有3輛貨車在幫企業間運輸鋁水、鋁產品,每個月收入還不錯?!必涇囁緳C羅師傅說。
興仁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估算,去年,興仁經濟開發區鋁及鋁精深加工產業直接解決就業人數2000余人,間接解決就業8000余人。
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貴州正寫下山地城鎮化的新可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紹莉)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