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三條馬路是用人名來命名的,分別是張自忠路、佟麟閣路和趙登禹路,這三位都是抗日名將,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張自忠路,它東起東四路口、西到地安門路口,全長700米,我們還特別找到了張自忠將軍的后代、他的外孫子,72歲的車晴教授。”《小胡探京城》,我們就一起從這里追憶歷史。
車晴是張自忠女兒張廉云的兒子,在1940年張自忠將軍殉國時,車晴還沒有出生。作為英烈后代,車晴心懷家訓,幾十年來潛心收集外祖父張自忠將軍生平資料,為的是讓世人對那段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車晴老人說,在中國,北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很多城市都有“張自忠路”,但唯有腳下這條路意義最不同尋常。
當年,這里的鐵獅子胡同二號進德社曾經是外祖父所在二十九軍做出諸多重大決策的地方。時至今日,這條路上仍有段祺瑞執政府、孫中山行館、和敬公主府等歷史遺跡。2007年北京地鐵五號線開通時,這里的地鐵站,特意安置了一尊張自忠將軍的雕像。
張自忠 將軍外孫車晴:“ 我眼睛有點像他,因為我的眼睛像我母親,母親像她父親,七個表哥和一個兄弟,我們這9個人里面,他們就說,我的眼睛是最像的。”
與張自忠路地鐵站同樣的雕像,在西城區的一所小學中也有一個。自忠小學,位于西城區府右街27號,學校中的這個院落,曾是張自忠將軍居住過的地方。
張自忠將軍外孫車晴:“ 1934年,我姥爺買了這個院子,這個院子將近100間房,接近20畝地,這個院子保存非常好的,我們也非常欣慰,是北京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按照我母親的回憶,我姥姥、姥爺就住在東耳房,我母親住在西耳房,這個碑是建立自忠小學后立的碑,為了緬懷這位民族英雄,激勵青少年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特立碑紀念。”
走進自忠小學的張自忠將軍生平展室,一段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撲面而來。張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東臨清縣,1917年加入馮玉祥部隊,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1931年后任第29軍第三十八師師長。1937年底,張自忠重返戰場,多次指揮部隊與日軍展開激戰。從1933年起,張自忠一戰于長城,再戰于肥水,三戰于臨沂,四戰于隨棗,馳騁沙場,亦戰死沙場。
1940年5月,張自忠在與15萬日軍周旋的棗宜會戰中身中七彈,以集團軍總司令之職壯烈殉國,這一年,年僅49歲。張自忠也成為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毛澤東曾為他題寫“盡忠報國”的挽詞,周恩來稱:“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胡知奐:“ 在自忠小學,由20名小學生組成的講解團,每個月都會講述自忠將軍生平事跡,今天就輪到了五年級的陳康平同學。”
西城區自忠小學五年級十班學生陳康平:“ 1940年5月16日,日軍進攻宜城縣南瓜店,張將軍不幸陷入包圍,彌留之際,他說到,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人民、對長官,良心很平安。”
北京市自忠小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姚靜薇:“ 這是抗日戰爭以后,張自忠將軍的家屬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張自忠將軍,尊其生前把財產獻給福利事業的遺囑,于1948年春籌辦了自忠小學。1988年的時候,學校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立志尤為、自忠報國’ 是我們的校訓。”
每到清明時節,自忠小學的孩子們都會在校長的帶領下,為校園內的張自忠將軍雕像獻花,不忘歷史,永懷英烈。
西城區自忠小學六一班學生盧笑言:“ 我們學校的校訓是‘立志尤為、自忠報國”’,我未來想成為代表中國的外交官,在聯合國里面為中國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就希望像張自忠將軍一樣,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報效祖國。”
西城區自忠小學五年級四班學生張宥熙:“ 我作為一名小講解員,我也會經常迎接外國來賓朋友們,我會通過我自己的聲音,也會向更多的外國朋友傳遞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你們的名字,這座城市將永遠銘記!
來源:BRTV新聞(記者:胡知奐)
編輯:霍天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