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介紹胡宗南系派往華北的第3軍,在覆滅前武器裝備的文章中,咱們列舉了其當時裝備的大小火炮,以及輕重機槍、步騎槍等情況,不過沒有談到?jīng)_鋒槍的配備。
有網(wǎng)友就說了,到1947年這個時間點,國民黨軍中應(yīng)該裝備數(shù)量不少的沖鋒槍;第3軍既然是中央軍部隊,不應(yīng)當沒有沖鋒槍吧?
其實關(guān)于這個問題,確實還有點意思。
因為第3軍當時按照其上級單位——第34集團軍需求補充武器的電文,是照著三十四年甲種美械軍的配置來的。
按照這套編制當然會有大量的沖鋒槍裝備,即便第3軍當時只有第7和第32兩個師(按本部實力有2萬余人,包含受其指揮的保安團,則有3萬余人),其編列的沖鋒槍都有2424支,這是一個絕對不算少的數(shù)據(jù)。
但問題是三十四年甲種軍這套編制,幾乎是超額配備武器的,當初即便是第74軍這樣的部隊也沒有真按照這套編制配齊武器;像胡宗南起家的第1軍也沒有混上這個編制。
到1947年時,國民黨軍各部損失慘重,庫存武器顯然更不可能完成高配,實際下發(fā)武器時都是減額配置。像第3軍這樣的部隊,顯然是得不到這種待遇的。
所以在1947年10月清風店戰(zhàn)役前,第3軍統(tǒng)計本部裝備的沖鋒槍數(shù)只有187支,型號是司登沖鋒槍。
這個數(shù)量的沖鋒槍,其實連上述超配編制零頭的一半都到不了,基本不具備裝備到班排單位的意義,而只能配備到一些直屬單位。
而且跟當時的其他中央軍相比,第3軍配備的沖鋒槍也是偏少的。
比如當時第34集團軍的編制內(nèi)還有第16軍和第92軍,這兩個軍在中央軍里的生態(tài)位跟第3軍類似,但是它們裝備的沖鋒槍就更多些。
很可能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第3軍駐扎的位置是石家莊,這個駐地相對孤立,不如在平津地帶的友軍方便補充;因此第3軍本部及歸屬其指揮的大量保安團隊,就直接使用了收繳的日械武器。
而日械武器中并沒有沖鋒槍,所以第3軍就只配備了少量的沖鋒槍。
對于這種情況,無論是第3軍也好,還是其上級的第34集團軍也罷,都想改善下。
所以第34集團軍當然也知道按照甲種軍的配置去要裝備,上面肯定不會如數(shù)發(fā)放;但只有要得多些,才會顯得現(xiàn)有的裝備太少,這樣真正下發(fā)的裝備才有可能多點。
只不過第3軍很快便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在這份裝備需求清單剛提交沒幾天,第3軍軍部及第7師就覆滅于清風店戰(zhàn)役中了。
在當時發(fā)布的繳獲數(shù)據(jù)中,沒有提到?jīng)_鋒槍的繳獲如何,但提到繳獲“自動步槍30支”。
在戰(zhàn)爭年代的“自動步槍”一般指的是某些類別的輕機槍,不過在清風店戰(zhàn)役中輕重機槍是單列的,所以這里所說的“自動步槍”有沒有可能是指司登沖鋒槍倒是存疑。
而到11月的石家莊戰(zhàn)役結(jié)束后,戰(zhàn)果清單明確提到了繳獲沖鋒槍164支。
如果清風店戰(zhàn)役繳獲的那“自動步槍30支”指的是沖鋒槍的話,再加上這164支就是194支,倒是與第3軍上報的187支相差不大。
如果那“30支自動步槍”不是沖鋒槍,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被炸毀一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都被繳獲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從石家莊戰(zhàn)役繳獲的明確數(shù)字以及第3軍當時裝備的沖鋒槍總量來看,第3軍軍部和第7師并沒有裝備多少,沖鋒槍主要是在石家莊的第32師這邊。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第3軍直屬的野炮營是配備在石家莊方向,這個營有可能配備了一些沖鋒槍。
以上是關(guān)于第3軍在覆滅前配備沖鋒槍的情況,希望對大家了解當時的歷史細節(jié)有所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