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太陽報》此前報道,一名曾經在中國工作的英國外交官向英媒爆料稱,他在中國茶壺中發現了竊聽器。這名外交官稱,他在回國之前,中方曾向其贈予了一把茶壺,他平時用這把茶壺喝茶,沒有發現什么異樣。結果,在幾天前,這把茶壺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一枚竊聽器露了出來。英國媒體以此為題大書特書,渲染中國威脅論,再次抹黑污蔑中國。然而,英國媒體忽視了一個常識性錯誤。茶壺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高溫燒制,溫度能夠達到1000攝氏度,竊聽器根本不可能裝進去。
茶壺(資料圖)
首先,茶壺的結構對于中國人來說非常熟悉,而陶瓷的氣孔和燒制工藝也存在諸多問題。其次,陶瓷容易受潮,如果芯片不防潮,就會導致信息泄漏。此外,每次泡茶時,陶瓷都會吸收水分,因此即使芯片經過特殊處理,也可能無法抵抗長期使用。因此,這種說法明顯是無稽之談。
如果說那個茶壺里真的有東西,那肯定不是中國官方或情報機構搞出來的,只可能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干的。比如說,某些反華勢力,為了栽贓陷害中國,在英國外交人員的茶壺里放了監聽器,然后送給了他們。我們還可以假設,那個茶壺里根本就沒有什么東西,這一切都是英國人自導自演的。比如說,他可能是為了制造一種被中國監聽的假象,從而博取同情和利益,或者是為了給中國制造麻煩和壓力。英國的新聞界和政客們也可能借此機會對中國進行“威脅論”的渲染。
茶壺(資料圖)
所以這則新聞,根本就是一個笑話,英國媒體在編造謊言時只會讓人覺得他們很愚蠢。作為緊跟美國后面的英國人,在近年來不斷散布“中國威脅論”的虛假言論。顯然,這位外交官也是受到了這種言論的影響,才會想出這樣一個故事來。不管這件事情真假如何,就算是真的,中國監視你一個退休外交官有什么意義呢?監視你每天在家是否按時接送孫子上學下學,監視你對大英博物館拒不歸還文物有什么態度?
英國人顯然和美國人一樣,犯了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常見的錯誤——以己度人。他們自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世界各國展開間諜活動,就想當然地以為,中國會和他們一樣,滿世界監聽別國。比如在2021年,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就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中透露,英國曾經在華為公司內部安插了情報人員,偷偷對華為進行了全面檢查。馬凱碩沒有透露英國人具體使用了什么手段,但想來,也絕對少不了監聽之類的做法。
軍情六處(資料圖)
事實上,這并非英國首次炒作類似事件。1968年,蘇聯特技飛行隊訪問英國,送給英國女王一個華麗的電茶壺。到了2008年,有英國反間諜專家僅憑電茶壺的電線類似二戰時坦克使用的電線,就推測這個電茶壺是特制竊聽器。如今舊事重提,再次炒作“茶壺中有竊聽器”,不禁讓人懷疑英國的真實意圖。這或許暗示著英國在心理上已將西方與中國的地緣政治沖突,與冷戰時期的美蘇沖突相提并論。這種危險的思維傾向,無疑會給中英關系乃至世界局勢帶來不穩定因素。
對于這次茶壺事件,我們需要更加冷靜、理性地對待。在無法確定真相之前,任何過度的解讀和推測都是不明智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安全和利益考慮,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輕易地做出指責和判斷。總的來說,無論是冷戰時期的美蘇關系,還是當前的西方與中國關系,互相猜疑和間諜活動始終如影隨形。但在這個信息透明、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尋找合作和對話的機會,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指責和猜疑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