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北鄉的土質別具一格,是獨特的紫色頁巖。一方水土養一方物,正是這樣的水土,孕育出了大河草魚、淝田棗子、新市土菜、大市橋式倒虹吸管等獨具特色的產物。
我對這片土地非常熟悉,走遍了北鄉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到訪過大部分村莊,例如大和便是其中之一。記得冬日去大和看村民撈魚,記得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還有二十年前那場百年不遇的龍卷風襲擊了大和。那天晚上,冰雹裹挾著大風席卷而來,幾十條鮮活的生命消逝,一棟棟房屋轟然倒塌。深夜,接到消息后,我即刻隨消防隊官兵趕赴大和。彼時,四周漆黑一片,時間就是生命,大家徒手奮力搶救,一條條生命、一頭頭耕牛、一頭頭豬被救出。那一晚,我拍攝了整整一個通宵,記錄下了緊張的救援實況,消防官兵們舍生忘死、團結協作的救災精神令人動容,即便二十年過去,這些場景依舊歷歷在目。
雅江,地處春陵江東岸,歷史底蘊深厚。我曾想為雅江單獨寫一篇文章,卻因素材掌握不足而擱置。雅江擁有千年的渡船歷史,舂陵江穿流而過,往昔船只往來如織,景象蔚為壯觀。可惜如今交通日益發達,水運逐漸式微,但它依舊是勾通常寧和耒陽兩地的重鎮。古街和青石板路保存完好,特色小吃也隱匿在村民的手藝里。比如燙粉皮絲,雅江的最為正宗,這得益于當地水質,蒸出的燙皮絲韌性十足,是早餐的絕佳選擇。只需撒上一點辣椒粉,滴上些許醬油,便香氣四溢,曾經吸引眾多駕船之人慕名而來,彼時雅江街上人流如織,生意火爆。雖然后來逐漸凋零,但燙粉皮絲的制作技藝得以傳承。去年冬天我去雅江閑逛時,仍能看到滿街晾曬著燙皮絲,這是千年傳承的希望。
談及北鄉,永濟是繞不過去的。這里不僅有鳥島這一自然景觀,更有諸多人文故事。比如宋八屆,歷經八次高考,最終成為律師并賺得財富,后修建了怡園。還有日本籍的秋古菊美,遠嫁永濟。我曾采訪過她,得知她前往日本探親后,又毅然返回耒陽,最終在永濟度過余生。永濟還是耒陽思想最為前沿的地方,婦女們早早就離開灶頭跑碼頭,前往市場售賣雞鴨蛋。至今我都記得,我的采訪生涯第一篇稿件便是寫永濟。那時坐班車前往永濟,滿車都是雞鴨蛋。
新市,是我采訪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地方。一位八十老翁堅持寫生日記,記錄一家三代的故事,他的孫子黃曉紅是我的好友。后來老翁九十多歲高齡離世,他的父親也活到九十歲才過世,長壽似乎有著家族遺傳。新市土菜是我的心頭好,新市土菜以蒸菜居多,蒸圓子、蒸肉、蒸魚、蒸雞等,只需灑點醬油調味,美味便已足夠。還有新市米粉,搭配兩個油粑,香氣撲鼻。我聽聞一位在新市工作的人說,他吃了幾十年新市粉,他對新市粉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
每年秋天,我總要去淝田圩買土棗子吃。淝田的紫色頁巖土質獨特,造就了這里的棗子。它們個頭小巧,味道甜中帶酸,口感絕佳。這種土質孕育出的獨特風味,別處難以復制。北方的干棗子雖有名,但生棗子我還是更喜淝田的土棗子,這便是土壤的神奇之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植物大抵也是如此。
遙田地勢平坦開闊,本是建縣城的理想之地,然而耒陽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城址,其中必然有其道理,我們也無需過多糾結。遙田跨過耒河便是大市,大市又稱大陂市,是耒陽最為古老的地方。方田驛據說就在大市,杜甫更是在此地去世,足見其歷史地位。這里還是一方風水寶地,倒虹吸管便建在大市境內。此外,名震天下的敖山廟也坐落于此,一代元帥林彪在這里邁出人生重要一步,傳奇色彩濃厚。
北鄉人才輩出,出過不少顯赫人物。如授中將的王紫峰、彭雪峰的后勤部長劉顯宜,還有毛澤東的妹夫、毛澤東的秘書等。其中毛澤東的秘書謝維俊,犧牲時已是師長,以其功績妥妥能授予上將。雖說北鄉風水看似差了些許火候,但已然足夠出色。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考上清華的是北鄉人,第一個博士也是北鄉人。這片土地未來還將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
來源:風說爾情
免責聲明:本平臺按耒陽社區及各網站網帖推送的任何圖文言論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