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時間:中國當代藝術1980s×1990s
展期:2025.3.30-6.15
展覽地點:泰康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景輝街16號院1號樓泰康集團大廈1層、2層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7:30(最晚入場時間16:30)
主辦:泰康美術館
展品支持:泰康保險集團
藝術家:
安哥,蔡國強,陳寶生,陳仁,陳劭雄,丁方,段建偉,耿建翌,海波,韓磊,何多苓,蔣志,李天元,劉小東,劉野,馬六明,舒群,隋建國,王廣義,王克平,王興偉,韋啟美,謝德慶,忻東旺,徐進,楊飛云,楊詰蒼,姚經才,尤勁東,袁慶一,袁運生,曾梵志,張海兒,張洹,張培力,張曉剛,鄭國谷,周春芽
特別展出:
Adam Smith(亞當·斯密)首版《國富論》
Auguste Rodin(奧古斯特·羅丹)《思想者》小模型
藝術總監:唐昕
策展人:許崇寶胡昊阮晶京
2025年3月30日,泰康美術館全新大展“未完成的時間:中國當代藝術1980s×1990s”在京拉開帷幕,展覽將持續至6月15日。本次展覽由泰康美術館主辦,泰康保險集團提供展品支持,匯聚了42件泰康收藏珍品,呈現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創作面貌,致敬藝術變革的創造者,同時通過藝術作品致敬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勇于變革的創造者。
“未完成的時間”:80、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探索
本次展覽以“未完成的時間”為主題,意在突破傳統線性歷史觀的束縛,以藝術作品中的情緒與情感為切入點,帶領觀眾重返上世紀80至90年代,見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中藝術家對于“現代性”的探索與實踐。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藝術也隨之呈現出多元面貌,不再遵循單一的“進步”邏輯,而是在傳統與先鋒、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不斷拉扯中走向多元。不管是當時的社會生活還是藝術實踐,對于“現代性”的探索仍在持續,變革仍未走向終點,于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國當代藝術也就歸屬于一種“未完成的時間”。
致敬80年代以來的藝術革新者
本次展覽匯聚了眾多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藝術家:安哥、蔡國強、陳寶生、陳仁、陳劭雄、丁方、段建偉、耿建翌、海波、韓磊、何多苓、蔣志、李天元、劉小東、劉野、馬六明、舒群、隋建國、王廣義、王克平、王興偉、韋啟美、謝德慶、忻東旺、徐進、楊飛云、楊詰蒼、姚經才、尤勁東、袁慶一、袁運生、曾梵志、張海兒、張洹、張培力、張曉剛、鄭國谷、周春芽。他們的參展作品涵蓋了油畫、連環畫、攝影、錄像、雕塑、裝置、行為、古籍珍本等多種媒介,充分展現了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表達的多樣性。
展覽還展出了兩件極具意義的特殊展品:亞當·斯密首版《國富論》與奧古斯特·羅丹的《思想者》小模型。這兩件展品如同時空膠囊,標記著1980年代思想啟蒙與1990年代市場狂飆的隱秘對話。前者凝固了人文熱情的沉思姿態,后者拓印著知識與思想鑄就的市場神話——這兩件展品,可以與所有代際的觀者對話,在“人文”與“市場”的糾纏中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十年。
跨越時空的情感共振實驗
本次展覽的策展方式摒棄了傳統線性年表式的展現形式,轉而以時代情緒共振作為切入點,試圖為不同代際的觀眾打造一份共通的情感鏈接。展覽空間被劃分為13個區域,為觀眾開啟一段視覺交響樂的旅程。每個區域都圍繞一種特定的情緒展開,如悠揚、熱烈、悲壯、緊張、溫暖、活力、深邃、寧靜、浪漫、歡快、變幻、深沉、舒緩——這些既是音樂的律動,也是時代的心跳。藝術不再是被供奉的標本,而是社會肌理中依然跳動的神經末梢。
所有參展作品均精選自泰康收藏,從“1905-1942-1977以來”的泰康收藏體系中抽取一個時代切片。這些作品如同時代的傳感器,記錄著80、90年代的社會情緒與文化氛圍。筆觸間的溫暖、色彩中的活力、裝置里封印的力量,都成為喚醒觀眾情感記憶的媒介,幫助觀眾對抗遺忘,重溫那個時代的藝術與生活。展覽不但致敬80年代以來的藝術革新者們,而且鋪設了一條條情緒與時代記憶的電路,讓觀眾能夠與藝術作品進行深度的情感交流。
參與互動打卡,觀展記憶帶回家
除了作品之外,展廳內設置了多處打卡點——頗具復古風格的“報刊亭”“復古照相館”與“情緒留影角”都是不可錯過的互動體驗。“報刊亭”內擺放著策展團隊原創的《情緒日報》,不僅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展覽的時代背景,而且可以成為一份極具時代特色的打卡道具;來到“復古照相館”,觀眾可以在按下快門的剎那,感受現在與過去的交融,將此時此刻定格為一份永恒的記憶;在“情緒留影角”,觀眾可以在情緒卡片上寫下個性化的感受,書寫完畢后的卡片既可以放進展墻的卡槽,使其成為“情感博物館”的一部分,也可以隨身帶走,將觀展記憶帶回家。
關于泰康美術館:
TAM泰康美術館是一家位于北京CBD核心區、致力于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研究與收藏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由泰康保險集團發起創立。泰康美術館(Taikang Art Museum)的縮寫TAM發音為tāmen,指代的是藝術的創造者和欣賞者,這呼應了美術館的品牌概念“一家為‘TA們’打造的美術館”,即一個開放的、利他的、屬于公眾的藝術平臺,服務于每一個人對藝術的理解與追尋。在學術定位上,TAM聚焦20世紀以來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當代藝術以及朝向未來的新藝術。強調以歷史觀的方法看待、研究和收藏當代藝術;希望梳理并呈現一百多年來中國藝術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從美術的角度反映中國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更希望參與并推動藝術面向未來的發展。
作為TAM前身的泰康空間,于2003年由泰康保險集團(原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創辦,并獲得其持續支持。泰康保險集團是國內最早開展當代藝術收藏的金融企業,二十年來致力于收藏中國現當代藝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頗具美術史意義與規模的收藏面貌。泰康收藏既聚焦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早期中國攝影,1905年以來的中國現代繪畫、現實主義藝術或其他藝術形式,也囊括改革開放以來當代藝術中的節點性作品和當下最受關注的新藝術實踐,同時珍視相應歷史時期藝術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不僅梳理20世紀的藝術史研究,更是將思考放大到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待當代問題與全球化發展的歷史關聯。
TAM以打造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性美術館和公共化服務平臺為目標。作為一個有20余年學術積淀的新機構,我們秉持更加開放、友好的態度,與業內先進共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的發展,讓藝術融入大眾生活,參與北京城市文化建設,用藝術講好中國發展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