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終于還是來了,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行政令,對全球“開戰”。在他的“對等關稅”清單里,中國34%、日韓印在25%左右,歐盟20%,提前取消所有對美關稅的以色列,都喜提17%的關稅。特朗普這次,是不管盟友還是對手,統統要收保護費,他這個關稅是怎么算出來的,我們該如何反制,未來一段時間的全球經貿格局,又會受到多大影響呢?
中國和歐盟,排在最靠前兩位
一、川普的神奇公式
特朗普簽行政令的第一時間,沒人知道他是怎么得出的這些數據。特朗普說,他下手還算輕的,只收了“一半的關稅”。以他對中國加征34%的關稅為例,特朗普好像認為,是中國對美國收了68%的關稅在先。但從中國商務部的官方數據中可以看到,我們對美國主要商品征收的關稅,最高也就是煤炭和液化氣的15%。很快,特朗普下屬的官員出來解釋了一下,他們給出的公式,讓人大開眼界。
這個公式不像我們認為的,有各種復雜的參數、加權,就是很簡單的,用美國和目標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202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3191億美元,我們對美出口額是4626億,兩個數字相除就是68%,誰能想到,全球第一經濟強國,居然用一個小學生都能看懂的公式,來對別國收關稅。同樣,美國對柬埔寨收49%,對越南收46%,都是由此而來。
他還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不管怎么說吧,特朗普已經做出決定,各國就得想辦法應對。特朗普對中國“特別照顧”的目的很簡單,要我們對美國服軟,派人到華盛頓去談判。我們第一時間的回應是,美方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嚴重損害多邊貿易體制,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翻譯成英語,大概是:不管美方想要什么形式的戰爭,中方都將戰斗到底。
二、中方將戰斗到底
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如果特朗普隨便簽一道行政令,我們就要服軟,換來的必然不會是和平共處,而是美方變本加厲。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想了很多辦法要中國低頭,每一次我們的回應,都是強勢反擊。本月初,特朗普第二次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時,我們針對美國的雞肉、玉米、小麥等農產品進行了對等反制,可以預見接下來,我們還會用同樣的方式重拳出擊。
中美兩國打關稅戰,我們有天然優勢,美國的農產品,我們可以從巴西、阿根廷等國買,而中國的工業制成品,是全球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如果只需要加征一點關稅,就能讓中國服軟,奧巴馬、拜登執政時為什么不用?這么簡單的道理,自詡為成功商人的特朗普,不可能想不明白。
特朗普有沒有可能,已經瘋了
只不過是現在,美國經濟的窟窿太大,靠正常的辦法已經無力回天。特朗普整點邪招,把水攪渾,成了是大功一件,萬一不成,也能加速美國經濟崩潰,好甩鍋給拜登。但他可能沒想過,這么做的代價是什么,當美國無差別橫掃全球時,曾經的盟友,還有必要對美國保持忠誠,跟美國一道應對“中國威脅”嗎?
三、歐盟投來橄欖枝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拿出一個1100億美元的反制計劃,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征稅。這事兒在歐盟已經鬧了好些年,每次都因為美國政府的強行施壓,沒法往下推。現在雙方撕破臉,正好啟動“反脅迫機制”,我們針對美國農產品,歐盟針對美國科技公司,也算是組合拳了。
至于中國和歐盟在美國市場可能遭受的損失,也有辦法彌補,中歐加強合作。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政策幾個小時后,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王文濤部長和歐盟貿易和經濟委員謝夫喬維奇的會晤。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深入、務實的溝通。就電動車關稅摩擦、中國對歐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等議題進行了磋商,這些事情,本來就是歐洲在美國授意下搞出來的,現在特朗普已經翻臉,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中歐合作的最大障礙,一直都是美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20年,中歐一度傳出可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歐亞大陸將在經貿層面實現一體化,結果那年拜登當選總統,強行叫停了談判。既然現在,特朗普要重回孤立主義,中歐加強合作也是應有之義。長期來看,美歐確實沒有結構性的矛盾,但短期內歐盟要避免經濟危機,只能找中國。從這個角度分析,我們還要謝謝美國,拜登任內把俄羅斯推過來,現在又是歐盟,或許這,就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