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院女議長竄訪臺灣后,臺海地區瞬間“風高浪急”,臺當局似乎因此堅定了“倚美謀獨”的道路。去年賴清德上臺后依然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并加快采購美國裝備,渲染所謂的“大陸威脅”。尤其是近一段時間,還拋出了“兩岸互不隸屬”的謬論。面對日漸危險的臺海局勢,美國方面也開始未雨綢繆。去年8月份,美國空軍參謀長大衛·阿爾文上將公開表示,為了應對臺海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沖突,美國準備在亞太地區分散軍事基地,避免“東風洗地”導致美軍癱瘓。
這位資深的美國空軍上將認為臺海地區是中美最有可能發生沖突的區域,一切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未來美軍真的卷入到這場沖突中,美國空軍目前部署在亞太地區的所有軍事基地都不再是“避風港”。因此美軍現在正在建立更加分散的空軍基地和機場網絡,主動應對中國的“攻擊威脅”。他認為美軍必須采取“空中游擊戰”的方式,否則如果中國動用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對美軍基地進行飽和式打擊,美國將無力應對,必將面臨失敗。
對于未來的亞太局勢,阿爾文認為解放軍目前的能力已經具備直接打擊駐日美軍基地和關島基地的能力,美國空軍在太平洋地區可操作的空間被擠壓了,所以需要采取“敏捷作戰部署”概念,讓部隊“化整為零”,建設更多的野戰基地。美軍空軍的這一想法說白了就是修建更多的臨時小型機場,把一部分戰機安排到小型機場,甚至是隱藏在地下機庫內,避免游戲開局就被“團滅“。這一點可以說是吸取了此次俄烏戰爭的教訓,俄軍突然發起攻勢后,烏克蘭大部分軍用機場被摧毀,烏軍僅有的少量空中戰力只存在了幾個小時就灰飛煙滅。
對于中國東風系列導彈的能力,美軍過去曾經抱有很大的質疑,但隨著東風-17、東風-21D、東風-26等型號導彈的問世,美國已經意識到,這可不是花架子,而是實實在在的“反艦導彈大家族”,而且它們也具備打擊地面固定目標的能力。如果再加上東風-11、東風-16、東風-25和東風-100等眾多其他型號,一波攻勢下來,即使是美軍的反導系統,也沒有把握能攔住其中的大多數。
雖然美國空軍上將的設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實際執行起來問題很大,會產生兩個突出問題。第一個是維護難度太大。如果全都是F-16這種維護簡單的戰斗機,那可以化整為零,但F-22和F-35這類隱身飛機就是另一回事了。它們必須要停在恒溫機庫內,對后勤要求太高,如果分散部署,后勤很難到位。第二個是指揮容易失靈。部隊分散確實更靈活了,但部隊和部隊之間距離也遠了,全靠電子信號保持聯絡,一旦被干擾,那就是各自為戰,司令部根本沒法指揮。所以美軍的“空中游擊戰”想法怕是要落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