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課本上讀到過“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和決絕,你從電影中了解過“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悲壯與不屈,而在14年的壯烈抗戰史中,與“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等群體同樣熠熠生輝的英雄群體還有很多,比如“馬石山十勇士”。
2014年,“馬石山十勇士”同“狼牙山五壯士”“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冷云等八名女戰士”“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五個群體一起成為民政部公布的首批“抗日英雄群體”。
2015年,“馬石山十勇士”旗幟作為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第一個英模方隊的旗幟,在天安門前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膠東是紅色革命的搖籃之一,位于乳山市西北隅的馬石山則是紅色膠東的心臟。在抗日戰爭時期,憑借險要地勢和深厚的群眾基礎,馬石山一帶成為中共膠東區黨委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位于馬石山下的乳山市諸往鎮下石硼村就曾是“紅色密營”,在一處處狹小的院落中,抗戰軍民用堪稱原始的工具制藥、印鈔、造武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武器彈藥、藥品器械、被服等補給從這里源源不斷地供應到了膠東、山東,乃至華東、華北的戰場上。
如今,從下石硼村北眺,馬石山主峰和矗立在主峰上的革命烈士紀念塔清晰可見。馬石山見證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黨和群眾的情深義重。
1942年,敵后抗戰處在最困難時期,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頻繁掃蕩。11月8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抵煙臺部署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拉網合圍式大掃蕩,企圖將膠東八路軍主力一網打盡。岡村寧次糾集青島、煙臺等地的兩萬多日偽軍向馬石山附近圍攏,企圖殲滅以山東縱隊第五旅及第五支隊為基干的膠東軍區部隊。
此次大掃蕩中,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像梳頭篦發一樣,不落一村一戶,不漏一山一溝。為了徹底搜索和“梳篦”,他們每天只行進十幾公里,白天搖旗吶喊,步步進逼,無山不搜,無村不梳,燒草堆,挖地堰,清山洞,連荒庵、寺廟也不漏過。而當他們撲到馬石山時,才發現膠東軍區機關和第五旅的主力、黨政領導機關已經轉移,大部分群眾也不見了蹤影。眼見預定計劃落空,喪心病狂的敵人就大肆圍追堵殺,見人就殺,見房就燒。僅11月23日和24日,日軍就在馬石山周邊多個村莊燒殺搶掠,殘殺抗日軍民503人,制造了慘絕人寰的馬石山慘案。
慘案發生的同時,還有數千名群眾和八路軍數支小分隊被困在日軍包圍圈內。11月23日傍晚,八路軍五旅十三團七連六班的10名戰士途經馬石山下,見有群眾被困,他們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幫助群眾突圍。這一夜,他們四進三出包圍圈,救出了1000多名群眾,4名戰士犧牲。眼見天色已亮,敵人集結兵力正圍攏過來,為了給群眾贏取脫身的機會,6名戰士向著與群眾突圍相反的方向且戰且退,最終退到馬石山主峰南側一道石墻和幾處天然巖石處,與敵人相持了一上午。待到子彈打光時,只剩三名戰士,他們相擁在一起,在敵人沖到山頂時,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
10名戰士,有王殿元、趙亭茂、王文禮、李貴、楊德培、李武齋、宮子藩,還有三人沒有留下姓名。此后,他們卻贏得了一個共同的光輝名字——馬石山十勇士。
在這次反掃蕩戰斗中,舍生忘死的不只有馬石山十勇士,還有膠東行政主任公署警衛連三排的十八勇士、膠東軍區十六團、膠東軍區十七團以及東海軍分區獨立團二連一排……八路軍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整班、整排、整連地犧牲,僅11月23日那一夜,膠東軍區各部隊就犧牲了400多人,從日軍的包圍圈中救出6000多名群眾,平均每救出15位鄉親就犧牲一名指戰員。
大字不識一個的老百姓未必懂得民族大義、家國情懷,但老百姓有自己的判斷,他們知道是黨領導的軍隊在保護他們,于是重信重義,不惜舍命報答。
也是在日軍的這場掃蕩中,一名叫姜明真的婦女抱著兩個孩子逃到了山上,兩個孩子在一起,喂一個另一個就哭。姜明真擔心暴露,把兒子送到了另一個無人的山洞,身邊留下了女兒。日軍撤離后,姜明真的兒子因遭驚嚇,在幾天后不幸夭折。兒子是親生的,女兒是個叫“福星”的乳兒,姜明真不知道女兒的親生父母是誰,只知道她是八路軍的子女。姜明真是名乳娘。
1942年7月起,中共膠東區黨委在牟海縣(今乳山市)組建膠東育兒所,選當地哺乳期婦女作為乳娘哺育黨政軍干部子女和烈士遺孤。在這段苦難的歲月里,乳娘視乳兒如己出,待乳兒勝親生。乳娘初典英為了把乳汁給乳兒“八一”吃,先用芋頭把自己的孩子喂飽再給“八一”喂奶。乳娘鄧素云在撫養乳兒“小正子”到4歲后病逝,“小正子”又交給了妹妹鄧素珍繼續撫養。乳娘矯曰志哺育乳兒“生兒”四年,十幾次為“生兒”獻血,以命保命……戰火紛飛中,當地老百姓和老百姓的孩子死傷無數,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先后養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卻無一傷亡。
馬石山蒼蒼,乳山河泱泱。這一山一水,共同見證了黨和人民的生死與共。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中日甲午戰爭主戰場、紅色膠東策源地,威海注重紅色文化的繼承、弘揚,以“警鐘長鳴”為主題,打造千里海疆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帶,組建“千里海疆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團”,重點研究梳理以馬石山十勇士等為代表的人物事跡,通過主題宣講、時空對話、情景再現等形式鮮活的表達方式,創作推出了《馬石山十勇士:舍身忘死慟山河》等13組宣講作品,并先后走進上海、濟南、青島、天津、哈爾濱等8座城市,為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2所高校的2.4萬余名師生和中組部專題培訓班、省委黨校、沂蒙干部學院、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遼寧艦航母編隊等開展宣講70余場次,在社會各界、機關干部、高校師生、各大軍營中引發熱烈反響,開創了地方到“軍中黨校”“航母編隊”開展宣講的先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