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戰機停飛到底引發了什么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還記得巴基斯坦空軍曾遭遇了重大打擊嗎?據了解,由于1架F-16戰機突發墜毀事故,美軍緊急要求全面停飛檢查全部87架F-16機群。這直接導致巴空軍精銳的"沙希姆""野馬"等四個主力中隊陷入癱瘓,每日戰備巡邏出現超過40%的兵力缺口。
這也導致其受制于人?
作為巴軍對抗印度蘇-30、陣風戰機的絕對主力,F-16的維護體系存在致命缺陷:新型C/D型零部件需經美國審批采購,每次補充周期長達45天以上。更關鍵的是,美軍顧問常駐信德省沙赫巴茲、旁遮普穆沙夫兩大空軍基地,對戰機使用進行全天候監控。
自此,中巴梟龍戰機臨危受命。
不僅在數量上,在質量都引來了困境,可謂是雙重困境。目前巴空軍雖擁有520余架戰機,但除F-16外,主力機型普遍服役超過25年。新銳的140架梟龍Block1/2型戰機需要緊急接替F-16留下的防空重任,單機任務強度驟增200%。以現有實力,每架梟龍需對抗3架印度蘇-30MKI的威脅。
當前部署的梟龍Block2型仍使用機械掃描雷達,與印度陣風戰機的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存在技術代差。盡管最新Block3型已配備KLJ-7A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導彈,但交付進度緩慢,預計2025年前難以形成完整戰斗力。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印度空中優勢凸顯。
印度空軍現役230架蘇-30MKI、36架陣風、49架幻影2000構成三重打擊梯隊,戰機總量達巴方3倍。其新引進的"流星"超遠程導彈,射程可達150公里,在此已對巴方形成"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戰術優勢。
還記得2019年2月27日空戰嗎?
巴方被迫動用F-16發射AIM-120C5導彈才擊落印軍米格-21。如今F-16停飛后,梟龍需獨立承擔防空攔截任務,面對印軍可能發起的"閃電突擊"戰術,現有SD-10A,射程也就70公里,并且導彈存在明顯射程劣勢。
那么,究竟要怎么找到突破口?
盡管單機性能處于下風,但巴方通過ZDK-03預警機、地面YLC-8B反隱身雷達構成的空情網絡,仍可形成局部信息優勢。實戰中通過"預警機+梟龍"組合,能有效抵消印度戰機的個體性能優勢。
或許還有勝算。
梟龍配備的霹靂-5EII格斗彈(離軸角±90度)配合HMDS頭盔瞄準具,在近距離纏斗中不懼幻影2000。2021年"雄鷹-IX"聯合軍演顯示,梟龍與殲-10C對抗時取得過41%的勝率,證明其具備"以弱勝強"的戰術空間。
破局之路來了!
不僅要加速裝備升級換代,同時還要合作。
一個是梟龍Block3需盡快完成50架以上規模部署,搭配射程達145公里的霹靂-15E導彈,才能重構中距空戰平衡。同時應加快殲-10CE采購進程,構建高低搭配的新型空中力量。
另一個是深化中巴國防合作。巴方已啟動"梟龍脈動生產線"計劃,將年產量從16架提升至25架。我國可協助建立航電設備維修中心,實現SD-10導彈的本地化生產,徹底擺脫對西方供應鏈的依賴。
當前南亞天空的危機揭示:
現代空戰早已超越單一裝備比拼,而是國家工業實力、國防體系、戰略縱深的綜合較量。中巴聯合研制的梟龍戰機,既是維護地區和平的"藍天衛士",更是發展中國家打破軍事技術壟斷的成功典范。
這場防空危機或將催生新的戰略轉折
——當F-16的光環褪去,屬于梟龍的時代正在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