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科學謀劃、系統推進基層治理領域改革,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治理根基,開創了“中國之治”新局面。
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內涵來看——
一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二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社會治理領域的生動體現;三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有效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來看——
第一要切實構建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第二要著力破解基層治理突出問題;第三要注重鞏固和充實基層治理力量;第四要強化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第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場景實踐”的重要方式
“場景實踐”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或情境下,通過具體的應用實例來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或驗證概念的一種方法。它強調的是在真實世界中實施解決方案,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主要流程包括,一是具體場景:明確實踐發生的背景和條件,例如某個行業、地區或者特定的社會問題;二是實際問題:識別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或挑戰;三是解決方案:設計并實施針對性的策略、技術或工具來應對問題;四是效果評估:通過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評估解決方案的實際效果,以確定其有效性;五是迭代優化: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方案,不斷改進直至達到最佳效果。
“場景實踐”方法具有鮮明的特點——1.針對性強:針對特定的問題或需求,設計具體的解決方案;2.實踐導向:注重實際操作和應用,而非純理論研究;3.可驗證性:通過實施后的效果來驗證方案的有效性;4.持續改進:基于反饋進行調整和優化,形成閉環管理。
“場景實踐”在促進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具體的應用場景,可以更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增強公民參與度,促進政策的透明度與公平性。
比如智慧城市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設計、政務公開與透明、社區治理創新、公眾參與機制、應急響應與災害管理、環境治理與保護等方面,應用廣泛。這種方式強調在特定的實踐場景中解決“事”的問題和促進“人”的自我增能,構建一種人與環境協同改變的理論體系。它探究人們在日常生活的現實困境中如何實現自我成長和改變,延伸了社會工作理論的文化精神維度。
總之,“場景實踐”是一種很實用的方法,通過在具體環境中實施解決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基層治理的質量和效率。成都市作為西部地區的核心城市,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應用“場景實踐”方法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路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成都特征的經驗和做法,為全國基層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第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要困惑
居民參與基層治理是核心生命力,是治理合法性的基礎,是效能提升的關鍵,是信用資本積累的手段,是減少社區矛盾的舉措,是治理韌性強化的方略。但是,成都是超大城市,人口流動性強,資源分配不均,新舊矛盾交織,專業人才短缺等,居民參與基層治理還存在“象征性參與”“被動性參與”等問題。具體困惑表現在:
一是體制機制方面——制度規范不完善,鎮(街道)、村(社區)層面缺乏具體實施的制度規范,導致工作推進不夠順暢。權責不匹配,基層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權小責大”的問題,屬地責任擴大化,事權下放后缺乏相應的權力和資源支持。
二是共建共治共享方面——資源整合不足,個別部門行業資源力量進網入格的常態長效機制不健全,難以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居民參與度不高,社區群體關系“原子化”,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難以成型。
三是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專業人才缺乏,社區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缺乏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難以滿足社會新格局下社區治理的要求。激勵機制不完善,對基層干部和網格員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影響工作積極性和隊伍穩定性。
四是智慧應用方面——數據孤島現象,各部門數據分散,系統繁雜,存在數據孤島現象,難以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技術應用不足,智慧治理平臺的功能不夠完善,技術應用不夠深入,難以滿足基層治理的實際需求。
五是網格治理方面——網格劃分不合理,網格劃分不夠科學,導致治理資源分配不均,影響治理效果。網格員負擔重,網格員承擔的任務過多,工作量大,難以兼顧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針對這些困難,成都市正在通過完善制度規范、優化資源配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智慧治理等措施,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基層治理向更加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成都經驗與重要啟示
成都市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方面具有“四個優勢”——
一是理念創新先行優勢,比如發明了“信托制”“社區營造”等;二是移民文化包容優勢,比如容易溝通交流,發明了“壩壩會”“市民茶館”等;三是智慧治理能力優勢,比如有“城市大腦”“大數據”精準服務等;四是公園城市賦能優勢,比如有“15分鐘生活圈”“生態空間場景創新”等。
成都推出“六個創新”,有效促進了社區的和諧與發展,豐富和發展了“場景實踐”方法與學說。
一是組織體系建設創新。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通過推進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三級組織架構,確保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同時,積極拓展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將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等各個領域。構建“三級聯動”黨建體系,成立由黨工委書記牽頭的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并將其納入年度考核。組建產業社區綜合黨委,吸納企業和黨員,將黨建延伸至產業社區。建立“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的三級組織架構,實現黨組織全覆蓋。
二是服務模式創新。實施“頭雁”工程,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注重從優秀黨員、退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群體中選拔優秀人才。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和管理,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打造全鏈條服務體系,開展“進萬企、解難題”行動,一對一走訪企業,助力企業發展。成立“創新創業技能提升中心”,提供定制培訓,輸送技能人才。實施安居工程,改造農集區房屋隱患,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推行“暖心服務”,建立“黨群服務中心—企業陣地—暖心驛站”三級服務矩陣,提供多項公益服務,解決職工民生問題。按照“一社區一中心”的要求,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集服務、管理、活動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整合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鼓勵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是治理機制創新。實施“微網實格”治理,劃分微網格,構建“社區總網格黨委—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三級架構。建立“網格呼叫、鎮街處置、部門報到”的服務群眾閉環機制。劃分專屬網格覆蓋產業社區,建立“需求-資源-服務-評價”閉環機制。配備專職網格員和微網格員,將所有黨員編入網格,實現精細化治理。創新“四張清單”網格治理,制定需求、資源、服務、評價四張清單,實現網格治理精細化。印發24小時網格服務卡,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建立基層治理的考核評估機制,定期對基層治理的工作成效進行評估。將考核結果與干部的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等掛鉤,激發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多元共治創新。建立多元參與機制, 組建“企業-社區-職工”議事會,邀請職工代表參與社區規劃和服務評議。開展“微心愿認領”“技能共享日”等活動,激發職工參與熱情。推行信托制物業服務,公開小區財務信息,召開業主大會議定預決算。建立業主監督機制,推動物業服務透明化、規范化。關注特殊群體,加強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的關愛和幫扶,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通過志愿服務、結對幫扶等方式,為他們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務。
五是智慧治理創新。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搭建智慧社區管理平臺,集成業務系統,設置感知終端,匯聚公共和社會數據,實現區、街兩級城運平臺實戰化運行。通過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采集、分析和處理,提高基層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開發“天府市民云”APP,提供便民服務。利用微信公眾號、APP等移動終端,為居民提供在線辦事、政策咨詢等服務,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打造智慧應用場景,構建消防安全預警指揮、大氣監測微站預警等公共服務特色場景。
六是社區營造創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打造社區文化品牌。通過文化活動,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促進社區的和諧穩定。開展“壩壩論壇”“民聲茶館”等活動。通過“壩壩論壇”收集村民建議,改造院落,培育新消費場景。將茶園改造為文化空間,植入建議征集功能,解決居民難題。推行“五步法”,引導群眾參與項目征集、確定、實施、評議和監督,實施小微民生項目。同時,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和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用心測試民意,用情化解難題”。成都市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黨建引領+場景賦能”,把治理嵌入社區生活、產業發展和民生需求,把群眾聲音轉化為治理良方,用“繡花功夫”創造了大量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具有中國特色、四川特點、成都特征,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實現了場景實踐方法的重大突破,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