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對于四川農商聯合銀行而言,如何平衡改革速度與治理深度,將決定其能否真正蛻變為現代金融機構,而非“換湯不換藥”的農信系統翻版。
3月23日,四川省紀委監委通報,四川農商聯合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杰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其職業生涯始于1998年基層農信社,曾主導涼山州農信改制為農商行,并在2020年通過市場化選聘升任原四川省農信聯社副主任,隨著2024年1月29日該農信聯社改制并掛牌成立四川農商聯合銀行(全稱“四川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劉杰也由副主任一職改任副行長。然而,上任僅一年有余,這位“創始副行長”便黯然落馬,成為該行掛牌成立后的首位落馬高管。
按照媒體報道,劉杰被調查后,四川農商聯合銀行官網已迅速將其信息從領導班子中撤下,目前僅剩“一正一副”行長格局。
其實,就在其前身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自2023年起已有多名高管被查。
王德平(原一級資深專家),于2023年4月因涉嫌職務違法被查,曾執掌達州、廣安農商行,任內銀行頻遭監管處罰;
徐林(原一級資深專家),在退休一年多后的2023年6月因涉嫌嚴重職務違法,被接受監察調查。
2023年11月和12月,原黨委委員、副主任楊超和劉興明分別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均涉及違規放貸、權錢交易等問題。
盡管2023年四川省聯社曾高調召開反腐會議,強調“以政治生態護航高質量發展”,但也未能遏制腐敗蔓延。盡管有著完善的紀委監察制度體系,省紀委監委也在該行駐扎著紀檢監察組,但這一系列案件,仍暴露了監管嚴重缺失,以及四川農信系統長期存在的權力集中等問題。
就在幾天前,華商報報道,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農村商業銀行(原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正式在編員工高X,工號3027XX,在網上實名舉報該單位原董事長顏某。據報道,高X稱,顏某曾與他人暗箱操作,將某單位抵押給該行的一幢坐落在油江紀念碑附近價值約1億元的大樓,以2980萬元拍賣掉。此外,顏某還給一私企虛假抵押貸款1.6億元,目前該企業已申請破產。高X還舉報說,顏某曾為綿陽一家科技公司和一家印務公司共違法放貸3700萬元,“目前此款已爛,無法收回,我們被迫實行內部核銷,這極大地損害了銀行利益。”還稱,顏某曾違法放貸數十筆金額上億元,僅銀監局查處的就有22筆共5000多萬元。對此舉報,顏某曾回應媒體,“他舉報的內容都不屬實,并上報給了單位。目前已退休”。
根據此篇報道,中國銀監會官網顯示,早在2015年3月9日,江油市農村商業銀行(原江油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因貸款“三查”執行不嚴,發生貸款詐騙案件,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綿陽監管分局對其處以人民幣30萬元罰款。而那時的江油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就是高X實名舉報的當事人顏某。
四川農商聯合銀行是西部首個、全國第四家農商聯合銀行,注冊資本220億元,資產規模達2.4萬億元,網點覆蓋全省五級行政區,堪稱四川金融“巨無霸”。其改制目標是通過股權改革強化對地方農商行的控制,推進現代化治理。
然而,有行業人士認為,改制后高管多來自原省聯社系統,權力結構未根本轉變;盡管該行在2025年初部署了黨風廉政會議,但監督手段仍依賴傳統審計,科技風控能力不足,合規機制滯后;當前該行正斥資推進“智慧銀行”建設,但核心高管涉案可能導致其數字化轉型戰略落地延緩。這也或成了該行改革中的深層矛盾。
信源:四川省紀委監委通報、華商報及其他媒體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