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現在學的專業,我該怎么辦?”“我應該考研還是就業?”“不清楚自己是否適合臨床工作,有很多困惑。”在大學校園,這些生涯問題普遍困擾著同學們。南京中醫藥大學于2022年9月成立“仁人·職業生涯咨詢”工作室。有意思的是,工作室形成“望聞問切”生涯咨詢四診法,首創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業服務矩陣,深耕課程、教材、校本品牌活動、核心就業能力提升、科學研究五大領域,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讓年輕的心少一些迷茫”
在溫馨舒適的生涯咨詢室,通過一對一咨詢,來訪學生關于生涯規劃和求職就業的成長困惑得到啟發。
作為工作室主持人,張艷梅每個月定期接受學生咨詢。有低年級學生因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而困擾,有中高年級學生因考研還是就業的選擇而彷徨,有高年級學生有了職業目標,卻又懷疑自己的求職競爭力。
他們帶著生涯發展的探索欲來到咨詢室,咨詢老師們通過“望聞問切”,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喚醒生涯意識,主動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讓年輕的心少一些迷茫”。
小宋是中西醫臨床醫學長學制專業的學生,入學后,她很快對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但不知道未來可發展的方向有哪些,于是預約了生涯咨詢。
通過面對面咨詢,咨詢師了解到小宋性格外向,對傳媒和跨文化傳播感興趣,英語基礎好。針對小宋的性格特點、興趣類型以及個人特長,咨詢師引導她制定目標、進行職業探索。
幾次咨詢后,小宋將職業目標聚焦在中醫文化的國際傳播方面,并且制定了翔實可行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在專業知識的積累之外,小宋還積極探索開設自媒體賬號宣傳中醫文化,申請境外交流項目,參與相關科創項目的研究,一步步將助力中醫文化的國際傳播從理想變成現實。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初入大學專業被調劑的學子通過咨詢重新找到奮斗航向,畢業班的學生在咨詢中明確了職業價值觀,跟風考研的學生接受建議開始探索職業世界......面向本碩博各層次學生,工作室現已開展常態化咨詢累計2000余人次。
“望聞問切”生涯咨詢四診法
為何叫“仁人”?據悉,“仁人”源于南中醫的三仁教育理念——仁德仁術仁人,旨在引導輔導員和學生規劃精彩人生,成為仁德與仁術兼備的“仁人”。
“望聞問切”又是什么?據介紹,“望”是關注,關注學生對社會需求的能力適應,觀察新時代對人才的客觀要求,關注社會行業動態變化;“聞”是傾聽,傾聽學生的目標職業、崗位,擇業就業困惑和訴求;“問”是詢問,詢問學生針對目標職業、目標崗位在通用素質、崗位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取得哪些成果,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切”是引導,引導學生科學分析個人現實情況與目標要求的差距,把社會需求作為職涯導向,制定合理可行的計劃。
首創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業服務矩陣
除了咨詢,工作室結合中醫藥院校學情特色,首創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業服務矩陣,豐富生涯教育形式。
眾“木”成林——課程。課程體系是生涯教育的“四梁八柱”,工作室堅持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核心課程為主體,凝聚課程群教學團隊力量,貫徹“課程思政”,積極探索校本化課程建設,多維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花“火”生涯——校本品牌活動。工作室每年承辦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職業生涯體驗周、中醫藥職業體驗等活動,有效提高大學生生涯規劃能力及綜合素養,點燃青春逐夢之“火”。
培根之“土”——生涯教材和特色讀物。學校自主編寫出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中醫藥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團隊成員為主編出版《職場智慧與自我修煉》《中醫藥發展與創業指導》等特色讀物,加強校友案例庫建設,厚植學生學習參考汲取營養的土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就業“金”鑰匙——核心就業能力提升。工作室每年針對在校生和畢業生積極開展江蘇省核心就業能力培訓、南京市青年大學生創業培訓班(SYB)等,圍繞時間規劃管理、面試禮儀、簡歷制作、自我介紹、無領導小組討論等開展系列就業能力提升工作坊,有效提升學生求職競爭力。
源頭活“水”——科學研究。工作室開設“仁人微講堂”,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科研輔導,鼓勵團隊成員通過申報課題,撰寫工作案例、工作論文等形式,專題研究生涯教育和就業育人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為中醫藥人才培養提供“源頭活水”。
通訊員 劉云龍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