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教聯體”是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工作方式。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統籌全環境立德樹人和“教聯體”建設,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新生態。本臺從昨天起推出《教聯體建設 山東在行動》專欄。研學實踐是學校教育與校外資源有效銜接、融合的有效方式,連日來,山東各地充分用好社會大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行走的課堂中增長知識。
在菏澤,巨野縣開展牡丹題材瓷器木雕展研學活動,學生們詳細了解每件展品的創作背景、藝術特色及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從瓷器的燒制工藝到木雕的雕刻技巧,從牡丹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到其在現代藝術創作中的演變,使學生們大開眼界。
學生 高秀敏:以前只是在課本上了解過牡丹工藝品,這次看到這么多精美的牡丹瓷器和木雕,真的太震撼了!我不僅看到了牡丹的美,還了解到背后的文化內涵,收獲很大,我也對傳統工藝有了更濃厚的興趣。
淄博外國語實驗學校初一年級學生走進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進行五天四夜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書香雅致的智能化圖書館、設備齊全的實訓室、菜品豐富的食堂、干凈整潔的宿舍,都讓中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大學校園的人文環境和濃厚文化氛圍。
淄博外國語實驗學校帶隊老師 劉曉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學生參與實地考察和動手實踐的環節。學生們不僅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還能夠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棗莊,薛城區檔案館開展“觸摸歷史脈搏 傳承文明薪火”主題研學活動,600多張歷史圖片、200多件檔案實物,串聯起薛城發展的歷史脈絡。研學團成員沉浸其中,感悟家鄉的悠久歷史、璀璨人文和發展成就。
棗莊市薛城區龍潭實驗學生 王佳音: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檔案的知識,我今天非常高興,希望以后還能參加這樣的研學活動。
棗莊市薛城區檔案館館長 李海流:讓更多人走進檔案,了解歷史,傳承文明,讓塵封的檔案“走出庫房”,在新時代煥發新風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