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梳樓
小米遇難者家屬清空微博,意味著什么?
今天是清明,震動全國的小米車禍真相仍在調查中。
但死人不會說話。在那個深夜短短幾分鐘里究竟發生了什么,已經無人知曉。
4月2日,在與小米方面接觸后,小米SU7遇難者家屬悄悄刪除了微博,遇難者之一羅某的男朋友也清空了帳號。
從質疑小米汽車安全性,怒斥小米冷漠不聯系,到 “等待調查結果”,“相信政府和小米”,遇難者家屬態度的轉變耐人尋味。
有讀者表示這是訛錢成功了,也有讀者憤慨這是共情錯了對象,沒想到這么快就跪了。還有讀者問我怎么看。我的答案就一條:雙方談攏了。
要么小米妥協了家屬,要么家屬妥協了小米。雙方肯定有一方妥協了,否則不會那么快清空帳號選擇隱身。至于網友怎么吵,那是網友的事情了。
現實面前,雙方都希望盡快定紛止爭。對于遇難者家屬來說,他們必須要在清明前讓女兒靈魂有個安處;對于小米來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遠比解決問題來的更迫切。
因為這場車禍過于慘烈,兩名遇難者甚至當場被燒成了骨架,所以很多人都被情緒帶偏了。要么從遇難者角度攻擊小米汽車的安全性,他一個造手機的靠出來汽車能安全嗎?
要么從米粉的角度還擊任何對小米和雷軍的批評或攻訌,并拉出寶馬奔馳甚至某遙遙領先曾經的事故為例,質問網友為什么要對小米區別對待,讓小米以一己之力背上全行業的鍋?
我認為雙方的激烈對抗已經超出了這起事故的本身。我們要討論的不僅僅是對錯問題,重點應該是如何防微杜漸,從技術、性能、宣傳等方面讓悲劇不再重演,這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應該說,這起事故中駕駛員本身駕齡過輕、經驗不足,尤其是過于相信智駕技術,都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由此掩蓋或忽視其中關于新能源車技術本身的追問,我們必須保持這種敬畏。
從這一點來說,無論遇難者家屬公開質疑的動機是什么,都有著積極意義。事實上在任何悲劇面前,我們都要具備一種共情力。遺憾的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但這應該是未來智能時代人與機器人的重要劃分。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遇難者家屬,我們會怎么做,應該怎么做,或者說哪一種方式更好?遇難者之一羅某的母親是忠誠的米粉都如此,如果不是米粉又該怎么樣呢?站在制高點上口誅筆伐都是很容易的,局中人最難。
回過頭來說,正是遇難者家屬的質疑,才最終形成公眾對于新能源尤其是智能駕駛技術的關注與質疑,這個過程最大的價值是科普。讓更多的人知道原來任何時候都不能迷信技術,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責任人。
以往這種討論只限于技術圈或新能源車主這一細分群體,而這一次事故無疑放大了這個領域的毫枝末節。對于電池技術、隱形門鎖以及智能駕駛等行業的震動更是前所未有。但不要忘了,這是以3個年輕女孩的生命換來的。
所以不管怎么樣,希望大家都能對這3名女孩以及其家人口下留德。當事人已經化為灰燼,不可能再開口說話,更不可能跑到你面前跟你爭論。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一起,把她們留下的問號拉直。
第一個,是為什么撞擊后迅速起火。小米給出的解釋是可能車輛在遭遇猛烈撞擊后,電源系統嚴重受損,所以猛烈起火。行車數據顯示,事故車輛撞擊時的時速是97km。
實話實說,這個速度已經遠遠超出電車被動安全的設計上限,無論是品牌什么車型,起火都是大概率事件。雖然寧德時代緊急切割,也切割不了電車前置電池容易起火的BUG。
第二個,是車門為什么從外面打不開。據參與處置事故的過路司機表示,當時車輛起火嚴重,車門從外面無法打開,他是用鐵棍把后排女孩拖出來的,但最終還是沒有搶救過來。
而據現場照片顯示,雖然車輛燒毀嚴重,但A柱并沒有變形。這也是家屬為什么質疑車門無法打開的原因。事實上包括油車在內很多車輛在撞擊后都沒有自動解鎖的設計,以此詬病小米也不公平。
主要說第三個,就是關于智能駕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EB。根據小米最初的回應,事故前NOA已經提示“注意障礙”后已啟動減速。約1秒后,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1秒后人工接管,但這時反應已經來不及了,正是這致命2秒讓駕駛人來不及反應,才最終引發了悲劇。那么為什么AEB不能自動減速并進行避讓呢?小米的解釋是:
小米SU7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FCW) 和緊急制動 (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象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也就是說,AEB功能雖然是智能的,但并不是萬能的,作用對象僅限于車輛和行人等目標,對于水泥、水馬等障礙物是不響應的。這個說法是小米第一次出現,在此前的宣傳中并沒有公布過。
根據小米公布的數據,事故車輛事發速度為時速97公里。從發現提醒到悲劇發生,只有2秒鐘反應時間。所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對小米的“2秒預警”也表達質疑,稱最少需10秒才能喚回分心的駕駛員。
《界面新聞》報道稱,2024年3月,小米首款車型SU7上市發布會上,雷軍聲稱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在135km/h的白天高速、120km/h的夜間高速下,成功識別前方車道靜止的故障車并立即剎停。
而在去年11月《懂車帝》對9款新能源汽車的智能輔助系統做測試時,在主動避讓功能測試三款車不及格,其中就有小米SU7。而在同時做的裝睡實驗中,在夜間手搭在方向盤假裝睡覺,測試車輛是否主動發出提醒。
結果,六款車沒有反應。理想L7在閉眼后5秒只給出文字提示。小鵬汽車出現文字、語音、方向盤震動提醒,但14秒后提醒消失。蔚來ES6出現文字語音方向盤震動提醒,司機如果不接管,會主動減速。
寫到這里我們可以發現,關于嚴重碰撞后電池起火和打不開車門,這是屬于行業共性問題,甚至都不是電車的問題。目前輿論的焦點基本都集中的第三點,也就是對于AEB也就是智駕的過度宣傳上。
對此,國家應急管理部發聲:當前市售車輛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最多屬于L2級,它只是輔助工具,不能替代人類駕駛員。車企在宣傳時,要避免誤導消費者,得強化“強提示、硬監控”措施,讓駕駛員時刻保持警惕。
這告訴我們什么呢?告訴我們現在市場上宣傳的大部分智能駕駛都處于L2級別,實際上都是一種輔助系統,不是自動駕駛,更不是無人駕駛。所以只強調智能不提醒安全的都是耍流氓。
就包括雷軍自己,也多次提醒小米的智能駕駛只是輔助,手不能脫離方向盤。而通過遇難者小羅母親透露,其多次提醒女兒智能駕駛不是自動駕駛,但女兒仍過于相信智駛功能,最終引發悲劇。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非要嚴格地界定哪一方的責任。對于女孩來說,她已經為自己過于迷信智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個代價無論對于她本人還是其家人來說,都是最大的,所以大家不要再去攻擊她們了。
而對于小米來說,這一次無疑是背上了整個行業的鍋。小米遇到的痛點是全行業的痛點,但因為小米流量太大了,不喜歡雷軍和喜歡雷軍的一樣多,遭到流量反噬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說兩點教訓吧,希望大家能記住:
第一,目前電車的事故幸存率和飛機一樣,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極為嚴重,而且死亡率極高。
第二,目前的智能駕駛技術還不成熟,甚至連基本的水馬都無法識別,不能過于迷信。
人的生命無法預測更無法公測,無論何時何地,自己都是自己命運的第一責任人。
希望這3名女孩的生命,能喚醒和推動關于電車行業的革命哪怕是一點點改變。
在擦肩而過的每一輛車里,都轉動著別人命運的齒輪。
-End -
對話作者請添加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