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風里,農事日漸盛。天祝大地,辛勤的勞動者們開始在土地上勾勒新的畫卷,一場春耕大戲悄然啟幕。
走進天祝縣石門鎮(zhèn)火燒城村的阡陌農田,六十多歲的村民楊德良正忙著準備農家肥,為清明節(jié)之后的正式種植囤積沃土。這位曾經的在外務工人如今已變身“新農人”,在家門口種起了架豆、長壽豆。今年他家準備種5到6畝的豆子。
天祝縣石門鎮(zhèn)火燒城村種植戶 楊德良:以前我們沒有水澆地,都是大旱地,經濟作物沒有種著,都是種的麥子、青草、燕麥,再就養(yǎng)著幾個牲畜,效益不太好,麥子一畝地下來打個二百多斤?,F在種的經濟田,一畝地下來最起碼也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再就是像我們五六十歲的人,外面打工也沒人要,歲數超了,現在在家門上種點經濟田,效益也好。
在石門鎮(zhèn)各個村組的田野里,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勞動者俯身田疇,或種植中藥材、或播撒籽種……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著新時代的田園詩。
今年以來,石門鎮(zhèn)通過政策驅動、技術服務、結構優(yōu)化等措施,堅持向山旱地要效益,積極推廣高原夏菜“一年兩茬”種植模式,打造千畝夏菜種植基地2處、千畝中(藏)藥材基地1處,種植高原夏菜7000畝、“二茬”蔬菜1000畝、中(藏)藥材3000畝,打破種植產業(yè)單一模式,有效提升農產品質效,拓寬了農牧民增收渠道。
天??h石門鎮(zhèn)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干部 李永海:全鎮(zhèn)有耕地2.1萬畝,今年種植糧食作物6050畝,小麥4805畝、豆類800畝、馬鈴薯409畝、青稞36畝,種植萵筍、西葫蘆等高原夏菜7500畝,種植當歸、大黃、紅景天、赤芍等中藥材3400畝,種植油料、飼草料等農作物4500畝。
全媒體記者:李登玉央金拉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