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金地北京壹街區多位業主近日向北京日報客戶端反映,新房交付在即,卻發現期待中環境優美的綠地洋房竟成了“墳景房”。“打開窗戶,眼皮子底下就是幾百座墳。”最近的住宅樓距離墓地僅約30米。業主頓足驚呼,被開發商的一紙“遷墳公告”忽悠了。
“最近快收房了,我滿懷期待地來看新家。可一來就傻眼了,窗戶下邊是一大片墓地。”業主王先生說著,帶記者來到小區外的墓地。幾百座墓碑高低錯落,墳墓之間很緊湊,一些墓前還擺放著祭品。根據碑文,記者注意到,這些墓碑中較新的立于2024年。
當金地壹街區業主推開新居窗戶,目之所及不是沙盤上承諾的蔥郁綠地,而是密匝匝的墓碑叢林,這場荒誕的"開盲盒式收房"不僅撕開了房地產營銷的虛偽面紗。
開發商精心設計的"信息迷霧"戰術,將售樓藝術異化為欺騙藝術。圍擋構筑的視覺屏障、沙盤上的綠地魔法、話術包裝的遷墳承諾,構成完整的認知操控鏈條。這種"選擇性告知"的銷售策略,實質是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的知情權虛化為紙上條款。當15米高墻取代承諾中的遷墳工程,暴露的不僅是空間遮擋,更是企業倫理的徹底淪喪。
格式化合同中的"文字陷阱"成為維權黑洞,銷售方雖然沒有刻意隱瞞小區旁邊有墓地的事實,所謂"不利因素提示"被深埋百頁合同之中,部分購房者從未完整閱讀購房合同,開發商正是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將告知義務異化為免責工具。
于是出現了合同里有說明,但嘴上沒有說,而很多業主并不知曉的情況,當然,也是地業主極為不利的情況。
而所謂的“遷墳公告”更是被開發商玩成一場文字游戲,開發商銷售人員曾再三承諾交房前墓地一定會遷走,還向業主出示了“遷墳公告”。但是這份所謂的“遷墳公告”,并不是要將目前展現在眼前的墳墓遷走,而是屬地發布的公告,是為了配合項目開發建設,把小區范圍內的散墳全部遷至目前的集中埋葬點。
你能說開發商的承諾有誤嗎?好像不能,因為,小小區范圍內的散墳確實全部遷出去了,確實全部遷走了,只是遷出去后集在埋葬在了小區旁邊,至于遷出去了的事,開發商自然管不著,他們能做的只有建個15高的墻檔住視線——眼不見,心不煩。
問題的關鍵是,至于墓地與住宅的距離在多遠才合適,目前沒有法律規定,倒是像距離橋梁這樣的距離是有規定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噪音污染。所以,業主要是因此維權起訴,估計法院難以找到法律依據來支持。
其實,很多業主買到這些墳景房,或是與開發商規劃嚴重不符的房子,都是預售的錯,房子還只是一塊地皮,開發商就可以賣房子了,誰能知道最后的產品是什么樣子,最后房子不如意,雙方扯皮是肯定的,但是,業主絕大多是吃虧的,因為,不利的因素,開發商早就堵塞好了,只以業主來跳坑。
取消預售制還可以大幅降低虛假宣傳等普遍問題,現房銷售,房屋看得見摸得著,很多虛假宣傳就不攻自破了,甚至沒有了存在的基礎。不論是從庫存量來看,還是從實際帶來的影響上,預售制的弊端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是時候該在國家層面取消預房屋售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