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寧區以“清明追思 致敬英烈 關愛烈屬”為主題,組織開展“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動,通過祭掃追思、紅色教育、公益圓夢等形式,讓尊崇英烈、關愛烈屬的暖流在全社會涌動,引導廣大社區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
清明追思:豐碑永鑄讓浩氣長存
近日,長寧區分批組織烈屬代表、最美退役軍人、兵支書、退役大學生士兵、“Rong聲嘹亮”寧心宣講團代表、街道(鎮)退役軍人代表等300余人,分批赴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掃。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學生、黨員團員青年、退役軍人列隊肅立,鞠躬默哀,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烈屬代表們分別前往烈士墓和骨灰存放堂敬獻鮮花、默哀追思。松柏蒼翠,春風輕拂,一朵朵白菊微微顫動,仿佛與英烈隔空對話,傳遞著后輩對先烈的深切懷念。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清明前夕,整修了陳永平烈士紀念設施;為安葬在宋慶齡陵園的謝晉元、楊杏佛、杜重遠三位烈士敬獻鮮花;同步倡導“云祭掃”服務,幫助無法到場的烈屬傳遞哀思,確保每一份敬意不因距離而阻隔。各街鎮、社區利用3000余塊電子屏播放弘揚英烈精神的公益廣告,并在雙擁公園等宣傳陣地張貼清明主題海報,營造全社會緬懷烈士、尊崇烈屬的濃厚氛圍。
暖心圓夢:“Rong愛心愿”讓愛雙向奔赴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通過精準化關懷、長效化服務、多元化參與三大機制,開展第二屆“Rong愛心愿”公益行動,滿足轄區50位烈屬的個性化需求,為烈屬家庭織就溫暖守護網。
清明前夕,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為全區烈屬贈送了廚房料理機,通過“Rong愛心愿”活動,創新建立“1+N”結對機制,即一位烈屬鏈接了社會的N份愛心,烈屬提出的生活物資采買、健康監測、情感陪伴等需求,被駐區武警某部、區域內企業、市勞模、軍嫂、“戎愛長寧”迷彩小青“寧”團隊和來自延安中學、市三女中、玉屏南路小學的青少年學生代表等多元力量分別認領。烈屬汪老伯向學生們回贈了學習輔導書籍,鼓勵大家好好學習。
本次行動特別搭建了“連心橋”,開辟了親子志愿服務通道,讓家長帶領孩子參與心愿送達全過程,在實踐中培育感恩之心,共筑尊崇英烈、關愛烈屬的溫暖紐帶,讓英雄精神永續傳承。
市勞模陳先生表示:“參與此次‘微心愿’認領活動,并現場慰問烈屬、聆聽英雄故事、瞻仰歷史勛章,內心充滿崇敬與感動。深刻體會到‘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的真諦。我們應銘記英烈奉獻,傳承紅色基因,以實際行動關愛烈屬,讓尊崇之光照亮社會的每個角落。”
緬懷英烈:薪火相傳讓精神永續
長寧區依托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領巾向英烈致敬”實踐活動,全區各街鎮、各相關單位通過莊嚴儀式、沉浸體驗與先鋒故事講述,引導少先隊員等群體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以實際行動告慰英烈,在全區營造尊崇烈士的氛圍。
區婦聯策劃“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家國情懷”主題研學活動,組織親子家庭走進周家橋街道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通過紅色課堂、家風講座、書香潤心、藝術傳承四大環節開啟沉浸式紅色教育之旅。
周家橋街道聯合長寧路小學,組織黨團員教師、少先隊員代表赴“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及陳仲信烈士雕像前祭掃。在新四軍后代陳曉光的講解下,少先隊員聆聽夜校創辦歷程,駐足凝視烈士事跡展陳;在雕像前,全體肅立默哀、敬獻鮮花,少先隊員代表朗誦原創詩歌《祭陳仲信烈士》,以莊嚴儀式表達深切緬懷。
北新涇街道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帶領少先隊員走進龍華烈士陵園,與烈屬共同祭掃。烈屬動情講述英雄故事,少先隊員認真聆聽、感悟紅色血脈;“戎耀小北”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學校,通過軍功章展示、事跡宣講等形式,讓英烈精神煥發時代光芒。
江蘇路街道聯合延安初級中學,組織社區黨員、退役軍人代表、居民志愿者和師生共40余人赴陳永平烈士紀念碑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以莊嚴儀式寄托崇敬與追思。
部分資料來源于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撰稿:吳佳倩
編輯:陳 莎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