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個新詞——倒貼上班
對于如今身價堪比大白菜的畢業生來說,為了獲得一份實習,甚至不要工資。
有位名為青青的網友說道,成都的許多人,都拿著三千多的工資,租著一千多的房子。一年下來,不負債就不錯了,根本存不下一點錢。
于是,在年輕人之間刮起了一陣“躺平”風。
既然工作既存不到錢,還累壞了身體,不如好好在家躺著,起碼身心健康。
這被網友稱之為“新型啃老”,不工作,也不向家里要錢,租一個三四百的房子,3000塊就能覆蓋一年的吃穿用度。
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過錯全在年輕人嗎?
就業形勢惡劣
近幾年,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聽說過就業形勢一年不如一年。然而,卻很少直觀地感受到就業形勢的惡劣。
智聯招聘的一則數據顯示,2024屆畢業生單位就業僅為55.5%。
刨除國內繼續學習的6.5%,和出國繼續學習的0.7%,剩下的37.3%的畢業生都在沒有找到一份正經工作。
2024屆畢業生總數為1179萬人,也就是說,有四百多萬的畢業生工作沒有著落。
隨便打開一個社交平臺,搜索“就業形勢”,就會有大量的相關視頻和筆記,訴說著就業的困難。
剛畢業的年輕人,被嫌棄0經驗,難以找到一份和學歷適配的工作。
而35歲的中年人,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和行業認知,卻因為年齡隨時面臨著被裁的風險。
有一份工作的人,996、007已經成為常態,身體和心理總有一個有些問題。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視頻,湖北某高校畢業生因對就業形勢絕望,一怒之下撕了自己的畢業證書。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惡劣的就業環境勢必會影響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這時候,“躺平”反而是一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選擇。
低欲望社會
每個人的20-30歲,都是風華正茂的十年,也是事業的黃金時期。
然而,這一代年輕人卻被困于內卷之中,看不到什么希望,選擇了一條和青春年華不符的道路——躺平。
如果可以,誰不愿意在工作中實現自我的價值?
然而,現實卻是,有些985畢業的高材生去面試一個月薪4000多元的郵政工作,這還算體面的。
有985的金融碩士評論道,找不到工作,為了養活自己只能先送外賣了。
他自嘲道,如今已經不是脫下了孔乙己的長衫,而是直接穿著褲衩子了。
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如今都在被就業市場擠壓,可見如今的就業形勢實在是令人絕望。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提出了“低欲望社會”。
他指出,當社會壓力過大時,年輕人會失去上進心和欲望,選擇一種僅僅夠活著的低欲望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買房、升職,失去物欲、結婚生子欲,甚至是性欲。
從心理學上來看,欲望是一切人類和社會產生、發展的根本力量。
作為社會發展和消費市場的主力,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去了上進的欲望,那么整個社會的發展動力便會不足。
因此,解決“就業難”刻不容緩。
總而言之,正如莫言曾在《不被大風吹倒》中寫道,“希望總是在失望甚至是絕望的時候產生”。
盡管選擇“躺平”,但也不要放棄磨練自己生存的技能。
無論選擇何種生活方式,活著才是唯一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