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鴉片戰爭,可概括為西方國家在航海技術成熟后進行地理大發現,構建起新的世界貿易體系。18世紀,英國成為海洋霸主,西方海上勢力向東方擴張。英國想和清朝全面通商,但清朝只有廣州一口通商,清朝自身沒有強烈的通商需求。英國以清朝禁煙沒收了他們運往中國的鴉片為借口,用大炮轟開清朝國門。但英國人真正的目的是實現對華全面通商,將中國納入西方貿易體系。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體系是好事,但此過程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接下來我們來聊聊英國與清朝的貿易過程,有諸多細節值得深入探究。
中英貿易順差
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自17世紀進入西方國家。到清朝時期,茶葉成為西方國家絕對奢侈品,價格昂貴,僅貴族能消費,在貴族家庭中也極為珍貴,被稱作“來自東方的仙草”。喝茶器皿也從中國進口,英國還發展出下午茶文化。隨著英國的經濟發展,喝茶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專屬,中產和工人階級也開始飲茶,茶葉成為全英國不可或缺的飲品。英國茶葉的進口需求量開始大增,當時茶葉只在中國能買到,賣到英國的茶葉價格還是有點昂貴,英國對中國茶葉的需求量很大,但卻沒有能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當時中國普通人幾乎不需要西方產品,只有類似自鳴鐘這種消遣的東西中國皇族和貴族會少量購買。后來,印度棉花、南洋胡椒和白果仁等商品進入中國,但與出口到英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相比,數量不成比例。
中西貿易主要是西方從拉美、秘魯進口白銀,再運至中國購買中國產品。當時英國在華貿易主要由東印度公司進行,該公司以盈利為目的,靠茶葉貿易獲利頗豐。但面對國內對華貿易入超壓力,東印度公司處境尷尬,而且他們需要先到美洲買到白銀,再拿白銀到中國交易,成本較高。東印度公司也嘗試自己種茶,然而多次都失敗了。英國人只能從中國購買茶葉,他們想方設法找到一種能大量銷往中國的商品,以抵消茶葉進口造成的巨額入超。英國人將棉紗和紡織品帶到中國,并托中國同事打廣告,結果無人問津。英國人起初并未意識到是產品無人需要,而是認為商品受限于中國廣州一口開放,如果能和中國全面通商,他們工業品便會有銷路。
鴉片傳入中國
在中國宋代時期,就有人將鴉片用作藥材使用,鴉片主要產地是孟加拉和緬甸,中國人基本不種。明朝和清朝雖有海禁,但福建和廣東沿海一直有人走私鴉片。到乾隆年間,福建有人開始將鴉片當煙抽。中國人自明朝開始抽煙,煙草從外邦傳入,被稱為“洋煙”。清朝時抽煙的人特別多,連朝中大臣都抽,紀曉嵐外號“紀大煙袋”。從嘉慶年間開始,他覺得煙草對國家無益處而且占用土地,影響糧食產量。嘉慶年間清朝國庫就開始空虛了,嘉慶想省錢,下令鏟除農民種煙的土地,用來種糧食。如此一來,那些無煙草可抽的煙民開始抽鴉片,抽鴉片的人逐漸增多。抽煙草與抽鴉片不同,煙草雖有癮但對身體傷害較小,價格也便宜。鴉片一旦抽上了特別不容易戒掉,依賴性特別強,價格還很貴,只能靠進口,很容易讓人傾家蕩產。
中國鴉片進口量增大,英國商人發現這是好事,鴉片可從孟加拉運往中國,降低了成本,終于找到銷往中國的產品。英國開始大量向中國運輸鴉片。中英貿易從中國白銀流入逐漸達到持平,后來中國輸出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商品總值抵不過鴉片進口,中國貿易逆差,白銀外流。起初,朝廷對鴉片沒有警覺,嘉慶年間鴉片數量驟增,朝廷察覺形勢不對開始禁鴉片,但為時已晚。
清朝已經有大量吸鴉片的人,市場需求特別大,與一般商品不同,鴉片一旦抽上就戒不掉,吸食者不管價格多昂貴也要買。對英國商人而言,鴉片在孟加拉采購的價格很低,在中國出售的價格很高,利潤高的嚇人。中國廣東十三行的商人及一些福建、廣東的漁民原本幫洋人采購中國商品賺錢,現在他們還可以幫洋人賣鴉片再賺一筆。行商可不管白銀外不外流,只在乎賺不賺錢。當時廣東、福建水師與走私漁民和海盜勾結,外國商船開到指定交易地點,中國中間人劃小船去收貨,這些小船多為走私船。這些鴉片被運到傳統交易地點,自然有鴉片販子現場交貨。交易過程中只要給上面交足賄賂,上面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保證鴉片交易正常進行。因此,整個鴉片行業各環節都大賺特賺。
這樣下來最著急的是朝廷,清朝是銀本位的國家,本來就貧銀,無法靠自身出產白銀支撐貨幣體系,向來靠對外輸出商品獲取白銀輸入。百姓日常用銅錢,交稅時需兌換成銀兩,白銀缺乏會使銀對銅錢比率升高,百姓負擔加重,征稅難度增加,容易引發抗稅暴動,危害社會穩定。許多將領和士兵抽鴉片,身體越來越差,沒辦法去打仗。林則徐上奏指出士兵因抽鴉片無法打仗,百姓無法交稅,天下將亂。林則徐站在帝國統治者視角考慮問題,清朝為帝制國家,統治者與百姓有別,朝廷并非主要考慮百姓抽鴉片對身體健康的損害,而是擔心鴉片影響統治。若士兵不能打仗,百姓暴亂無法鎮壓,農民抽鴉片致勞動力受損,這都是大問題。事實上,鴉片對中國底層百姓傷害最大,百姓抽鴉片后勞動能力下降,家庭消費增高,很容易傾家蕩產。
清廷禁煙
朝廷大臣們清楚,這樣下去真正威脅清朝統治的是白銀外流。道光皇帝決定嚴禁鴉片。林則徐被派往廣東禁煙,當時林則徐為湖廣總督,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此事引發朝中滿人大臣不滿,嘉慶、道光年間清朝政治面臨轉折,滿人大臣能力下降,漢人大臣抬頭,滿漢大臣有爭功心理,為林則徐日后被撤職查辦埋下伏筆。林則徐認為鴉片禁不住是地方官吏玩忽職守、兵丁貪贓枉法,只要嚴抓廣東,其他地方便好辦。
林則徐
林則徐到廣東后觀念有所變化,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他意識到英國人才是禁煙最大障礙。林則徐為了解洋人,特地去了澳門,收集西方報紙和資料。林則徐被稱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他從報紙上獲取的情報不足以讓他真正理解西方世界。在林則徐到廣州之前,西方工業發生重大革新,蒸汽機輪船剛問世,英國艦隊更加靈活穩定。1833年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設置駐華商務總監。他們想繞開十三行和中國政府直接對話。英國兩任總監多次請求見廣東官員均被拒,凡事仍讓他們找十三行。英國第二任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心高氣傲,對中國官員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義律
此次林則徐禁煙得到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鼎力支持。林則徐召集十三行行商下達嚴格命令,讓他們責成外國商人呈交鴉片,并簽署合同保證不再販賣。外國商人們習慣了廣東當局雷聲大雨點小的恫嚇,以為是變相索賄,沒有當回事。但林則徐這次是來真的,他終止中外交易,封鎖夷館,斷絕供應。外國商人起初不屈服,被困在夷館的外國商人壓力增大,駐華商務總監義律勸說英國商人交出鴉片,損失由他代表英國政府擔保。義律共上交20283箱鴉片,他沒有請示英國政府,自己做決定,存心想把事情鬧大,讓中英政府交涉。
林則徐收繳鴉片后進行了著名的虎門銷煙,洋人驚訝了。但英國商人并沒有恭順,東印度公司派兩艘小戰艦挑釁廣東水師,雙方發生多次沖突,其中“穿鼻海戰”規模最大,水師提督關天培親自率艦隊迎戰,卻大敗而歸。林則徐不敢如實上報,就奏報清軍獲勝。此時的林則徐也被英國人激怒了,上書道光皇帝要求斷絕與英國貿易,驅逐所有英國艦船。但林則徐和道光皇帝不知道的是,義律上交鴉片和林則徐禁煙,讓英國政府找到了對華開戰的理由。
英國通過了對清朝開戰決議
1839年8月,英國國會進行長時間辯論。英國商會支持開戰,商人們稱中國政府行為損害其正常貿易,因為鴉片貿易是經英國國會批準的,政府必須負責。還有人如果不輸出鴉片,就沒辦法抵消茶葉進口入超,況且鴉片也是私人財產,英國政府應當有所反應。英國教會反對開戰,教會最先意識到鴉片的毒害,傳教士特別反感中國人吸鴉片,稱英國商人賣鴉片是罪惡。但最終萬惡的資本工商業壓倒了道德呼吁,英國議會以271票贊成、262票反對的投票通過了對清朝開戰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