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車家竹
近日,北京的公園中,不少網友發現正在拍攝野生鳥類的演員李現。李現身著休閑裝、頭戴鴨舌帽,攜長焦鏡頭,混入退休大爺的“打鳥”隊伍,網友戲稱“頂流明星與大爺搶地盤拍鳥”。
隨后,他在微博大方展示了自己的新愛好,并且分享出自己的攝影作品。鏡頭下,一只只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鳥兒或低飛掠過水面,或枝頭雀躍,春日美景躍然紙上。
不少網友調侃道:“李現‘大鳥’設備不如大爺們。”那么,新手如何選擇第一套觀鳥裝備?如何避免踩坑?有何快速發現鳥類的“獨門秘籍”?成都有哪些“城市秘境”適合新手體驗?4月3日,封面新聞采訪到資深鳥友鄧靜。
白鷺 鄧靜攝
觀鳥不靠設備價格“取勝”
在鄧靜望遠鏡里,藏著另一個世界。
“觀鳥歷史發展早期是沒有數碼相機的,一般觀鳥人使用肉眼和望遠鏡進行觀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字和博物畫記錄。”這位用多年時間記錄下不同鳥類的“鳥友”笑著揭秘道。
“如果是新人剛開始觀鳥,可以先準備一個8倍或者10倍的雙筒望遠鏡,從身邊的鳥看起。幾百元的望遠鏡也完全可以滿足觀鳥的要求,之后有對細節有更多要求時再升級也可以。”鄧靜說道。在她隨身攜帶的帆布包里,隨身帶著一個便攜式望遠鏡,隨時拿取,方便在每一個時刻鎖定住鳥兒。
觀鳥圈中,長焦鏡頭仿佛已經成為“打鳥”標配,但新手需要投資昂貴器材嗎?鄧靜介紹道:“單反和微單的長焦鏡頭確實給我們拍攝鳥類帶來了很好的視覺效果。但是昂貴價格也成為了考慮項,另一方面攝影器材的重量也是一個挑戰,觀鳥的時候常常需要行進,爬坡上坎常態,長時間攜帶器材進行拍攝,愛好者常常需要綜合考量。”在她看來,觀鳥從來不是裝備競賽。
近日,九眼橋附近水域蒼鷺不斷,這些被稱為“老等”的蒼鷺,以獨特的“站樁式”捕魚姿態靜立水中,或成排佇立,或伺機而動。不少鳥友到此拍照錄視頻,在社交平臺留下不少神級場面。“其實當你和鳥兒距離足夠近的時候,手機也可以驚喜‘出片’,比如像最近九眼橋的蒼鷺不少都是手機拍攝出來的。普通相機比如卡片機,如果有20倍以上光學變焦,在合適的距離和光線下也是可以拍出鳥羽毛色澤、絨毛等細節充分表現的鳥類數毛照來。”
夜鷺 鄧靜攝
如何“快速”觀鳥?
不斷移動飛翔的鳥類也給觀鳥帶來一些挑戰,如何準確用眼睛“捕捉”到鳥類,鄧靜也有著自己的方法:“注意觀察鳥類的位置,有的鳥喜歡在地面活動,這時我們可以慢慢靠近,在一個安全距離觀察它;而有的鳥喜歡在樹木里面覓食,可以留意樹枝樹葉不尋常地晃動,另外一個竅門就是注意聽,跟隨鳥鳴去找鳥。”聽聲辨位和公園蹲點已是鄧靜的進階“鳥技”。
“然而,訓練觀察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身邊看起,我們生活的環境其實就有許多鳥類,只是大家習以為常統稱‘麻雀’,從身邊起,觀鳥頻率多了,就會不斷加新。”
“在成都市內,大家可以去家附近的公園觀鳥,公園植被豐富,會吸引很多林鳥生活,特別推薦青龍湖公園、浣花溪公園、成都植物園、錦城湖公園。而沿著成都河道走一走,相信你會碰到白鷺、蒼鷺、夜鷺等常見涉禽的。”鄧靜也推薦起適合新手體驗“城市秘境”。
比起難得一見的珍稀鳥類,鄧靜也分享起高成功率的“入門鳥種”:白頰噪鹛、烏鶇、白頭鵯、珠頸斑鳩。“它們個頭比較大,膽子也大,容易觀察。白頰噪鹛渾身棕黃色,眼睛周邊和頰部是白色,喜歡在地面覓食。烏鶇渾身烏黑,鳥喙為黃色。白頭鵯眉紋和枕部白色,俗名白頭翁,身體橄欖綠色。珠頸斑鳩外型像鴿子,脖子上有白色小點,有點像媽媽戴的珍珠項鏈。”
白頭鵯 鄧靜攝
珠頸斑鳩 鄧靜攝
每只候鳥都可能成為關鍵“證據”
暮色中的九眼橋,蒼鷺仍在“守望”著錦江。而鳥兒的觀測記錄,正在悄然拼湊出氣候變化影響鳥類遷徙的生態拼圖。
鳥類的國際遷飛路線有9條,其中有4條經過我國。據鄧靜介紹,近年來,觀鳥組織在成都的龍泉山和龍門山都設立了公眾猛禽監測點。為未來實現區域性以至整個遷徙路線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為猛禽保護助力。
“每年春秋兩季鳥類遷徙時,觀鳥群體都會上山進行監測記錄。對于觀鳥者本身來說,可以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猛禽,給自己的‘鳥單加新’,也可以體會壯觀的遷徙鷹柱,感受生命的博大,比如成都新記錄棕腹隼雕就是龍門山監測時記錄的。”鄧靜介紹道。
與此同時,持續性的監測數據記錄也給科學研究提供原始數據。“通過遷徙鳥類種類、數量的變化,科學家可以就氣候變化、棲息地破碎等生態課題進行研究。近年來監測活動還一定程度遏制了遷徙路上的盜獵行為,為鳥類的保護實實在在提供了很多幫助。比如龍門山監測中就有發現盜獵槍聲,志愿者組織和當地政府、派出所合作出擊,取得了很好的震懾效果。”鄧靜補充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