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20時49分
迎來清明節氣
此時節要注意避風邪、防濕寒
清明時節如何養生?
快拿小本本記下來↓↓
清明養生怎么捂?
清明時節溫差變化較大,虛寒體質的人群宜適當“春捂”。這三個部位很關鍵↓
頭頸捂一捂,上身全暖和
頭頸部有許多穴位,比如大椎穴、頸百勞穴、風池穴等,頭頸受寒,會帶來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等諸多不適。因此,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圍巾,不宜過早穿低領上衣,保護好頭頸。
小腿捂一捂,腦袋不痛苦
相對來說,人體下肢血液循環比上肢差,更易受風寒侵襲,因此,“寒多腳下生”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女性朋友,不要過早換上單薄的裙裝,否則容易導致關節炎、婦科疾病等健康問題。
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
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于腰腹部。一旦有風寒侵入,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環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所以,腰腹部的保暖至關重要。
清明養生怎么吃?
清明正是上升清氣、清除濁氣的好時機,此時養生應重在養血舒筋,飲食講究清淡,以清補為主,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柔肝”食物
清明時節,人體內肝氣最為旺盛,因此應當多吃“柔肝”的食物。飲食應當以溫潤、清補為主,不宜過多食用筍、雞、海魚等“發物”,可以食山藥、菠菜、銀耳、大棗等甘溫補脾之物。
還可以吃一些黃花菜(一定要煮熟或炒熟),黃花菜有開胸膈、平肝火,讓人心氣平和的作用,所以又被稱為“忘憂草”。
常吃“二甜”
清明時節,建議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來滋補脾胃,既利于春天陽氣升發,也對肝氣疏泄有幫助,推薦山藥和大棗。
山藥味甘性平、健脾益氣,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還能有效預防胃炎 、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的復發,煮粥、炒菜均可。
大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切碎泡茶喝。
常吃“四菜”
韭菜:韭菜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有利于排出身體毒素。而且韭菜是溫性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利于人體升發陽氣,在補腎的同時,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苦菊:清明時節肝火太旺會引燃心火,容易引發口腔潰瘍、牙疼、長痘等。苦菊能清熱去肝火,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
菠菜:菠菜潤燥養肝、益腸胃,對肝陰不足引起的頭痛目眩、高血壓、貧血、糖尿病等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菠菜富含維生素K、鐵、葉酸和B族維生素,其中,葉酸與神經系統功能有關,能緩解失眠、健忘、焦慮等。
薺菜:有平肝明目、清熱止瀉、利尿消腫等作用。從營養角度看,其蛋白質含量在蔬菜中屬上乘,還有豐富的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鈣含量也很高,可用來和餡做春餅、春卷、餃子等。
順時調養,不負春光
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7:00~9:00是辰時,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心躁、喉干、頭昏、目濁等不適。同時,睡好子午覺(即每天11:00~13:00的午覺和每天23:00~凌晨1:00的晚覺),以利于肝氣升發,防止春困。
常搓手心,養血保肝
兩手伸直,手心相對,上下搓,前后揉,然后兩手做“負陰抱陽”動作——右手包著左手。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00~13:00再練習,這是春季養生一個不錯的保健法。從經絡的角度來說,手掌心有心包經的勞宮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熱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穿著寬松,經常鍛煉
建議大家可以穿著較為寬松的衣服,多到空氣清新的地方打打太極拳等,但不宜運動量太大。
萬物復蘇,草長鶯飛
愿你心懷滾燙,不負大好春光
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來源:央視一套
編輯:馬穎
審核:郝曉鶯
監制:杜民
掃碼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