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外資大行也紛紛進行了點評。高盛美國宏觀團隊認為,宣布的關稅稅率加權平均18.3%,扣除特定類目豁免后實際關稅增加12.6個百分點;考慮到后續反制措施、還有特定行業的關稅可能繼續增加,整體關稅提高幅度可能高于高盛此前預期的15個百分點。
高盛歐洲宏觀團隊指出,歐盟準備好報復美國關稅。4 月 7 日召開的歐盟外交事務理事會貿易會議,可能會針對美國 4 月 2 日確定的關稅措施給出全面回應。該團隊認為,歐盟制定貿易報復政策將遵循三大主要標準:在 “價值層面” 針對特定產品關稅(鋼鐵、鋁、關鍵進口產品和汽車);在 “關稅率層面” 針對更廣泛的對等關稅;借助新政策工具在服務領域實施報復。
關稅對亞洲企業的直接影響被認為相對較小,受影響最大的行業可能會通過經濟增長放緩和 / 或貨幣波動受到間接影響。摩根大通認為,部分對美直接出口占收入比例較高的特定企業信貸或受影響。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這些企業正在進行或計劃進行產能擴張,以及擁有高質量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能夠吸收潛在關稅帶來的沖擊,信貸影響可能會被緩解。資產負債表嚴重杠桿化的企業面臨的風險可能更高。
在亞洲(占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投資級(CEMBI BD)的 41% ),約 14.4% 的地區被認為直接受到美國關稅影響。這主要是由工業部門推動的,特別是來自中國臺灣省和韓國的以出口為導向、對美有大量直接出口的企業。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企業在美國計劃和正在進行的產能建設,以及它們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可能會抵消關稅影響。與此同時,占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投資級亞洲地區 39% 的大型金融行業受關稅影響較小,為該地區提供了強大的緩沖。
由于鋼鐵和鋁關稅以及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金屬與礦業可能較為脆弱。不過,它們在新興市場債券指數亞洲地區的權重僅為 3.8%。這里的風險也是間接的,因為對美直接出口非常少。
瑞銀調查顯示,潛在盈利風險最大的行業包括機械、石化產品、運動服裝代工、生物科技和科技硬件。從股價角度看,2018 年,大多數出口導向型行業表現不佳,包括機械、科技硬件和家電,而醫療設備是唯一表現良好的行業,這得益于政府加快醫院建設的激勵措施。從近期股價走勢來看,似乎所有出口導向型行業都已開始對關稅上調做出反應,年初至今,這些行業的表現均遜于明晟中國指數。該團隊預計,出口導向型行業將繼續面臨更高關稅以及關稅對美國(乃至全球)需求潛在影響帶來的壓力。
鑒于估值合理、相對不受地緣政治影響,中國國內消費股被投資者看好,瑞銀認為,今年可能會通過刺激消費來支撐經濟增長。鑒于年初至今 A 股表現遜于 H 股,且相對不受地緣政治影響,A 股可能是更好的風險分散投資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