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愛吃“黃油”,它到底是什么油,中國為啥不能規模化生產
提起黃油,或許有人會想到潤滑機械的油脂,它叫做鈣基潤滑脂,顏色發黃,相似豬板油。不過今天咱們說的黃油并非是它,而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黃油,也是外國人最愛吃的一種油脂。
食用黃油是一種固態油脂,是從牛奶里面提取出來的,是把新鮮牛奶攪拌之后,將牛奶中的稀奶油和脫脂乳分離后,使稀奶油成熟并經攪拌而成的,優質黃油色澤淺黃,質地均勻、細膩,切面無水分滲出,氣味芬芳又一股濃郁的奶香味。
很多美食都要用到黃油,比如煎牛排時,需要放一些黃油,做面包時也需要放入黃油,又或者烤面包時,也能放入黃油。總之加入黃油之后的食物,吃起來與眾不同。
市場上的黃油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動物黃油,另一種是植物黃油。那么動物黃油和植物黃油有什么區別呢?
做法
1. 動物黃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油脂。一般采用傳統的攪拌、離心等方法,將牛奶中的脂肪分離出來,經過加工處理后制成黃油。
2. 植物黃油:又稱人造黃油,是將植物油部分氫化后,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黃油的味道制成。通過化學氫化的工藝改變植物油的性質,使其具有類似黃油的特性。
味道
1. 動物黃油:具有濃郁的奶香味,口感醇厚,回味悠長。不同產地的牛奶制成的黃油味道會略有差異,但總體上都帶有天然的奶香。
2. 植物黃油:香味相對較淡,且味道比較單一。由于添加了人工香料,其香味可能不夠自然,有時會帶有一些化學合成的味道。
營養成分
1. 動物黃油:富含維生素 A、D、E 等脂溶性維生素,以及少量的鈣、磷等礦物質。同時,動物黃油中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
2. 植物黃油:含有反式脂肪酸,這是一種對人體健康不利的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植物黃油中的營養成分相對較少。
對人體的影響
1. 動物黃油:適量食用動物黃油可以為身體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但由于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 植物黃油:由于含有反式脂肪酸,長期大量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如增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所以一般情況下動物黃油被我們成為黃油,而所謂的植物黃油都被我們稱為起酥油,一般都被廣泛應用于:
面包:可使面包質地更松軟,口感更好,延長保質期。
蛋糕:特別是一些重油蛋糕,起酥油能讓蛋糕更加濕潤、細膩,并且有助于在烘焙過程中保持形狀。
酥皮點心:如蛋撻皮、千層酥等,起酥油能創造出豐富的層次和酥脆的口感。
炸雞:使炸雞外皮更加酥脆,同時能保持雞肉的鮮嫩多汁。
炸薯條:讓薯條口感酥脆,顏色金黃。
油條:有助于油條膨脹,使其更加蓬松酥脆。
餅干:尤其是一些夾心餅干和曲奇餅干,起酥油能增加餅干的酥脆度和香味。
冷凍食品:如速凍餃子、湯圓等,起酥油可以防止餡料干燥,保持食品的口感。
方便面:使面餅更加酥脆,方便沖泡后口感更好。
那既然動物黃油味道香,應用廣,還有很多健康方面的好處,那么中國為什么不能大規模生產黃油呢?
一、消費習慣和文化接受度
中國傳統的烹飪方式以高溫烹飪為主,如炸、煎、炒等。在這些烹飪過程中,食用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等更為常用,因為它們能夠承受高溫而不易變黑變苦。而黃油在高溫下容易產生不良變化,不適合此類烹飪方式。
此外,中國消費者對于食物的健康觀念日益增強。黃油的脂肪含量較高,對于過于肥胖或希望減肥的人群來說,食用黃油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健康風險。這使得黃油在追求健康飲食的消費者群體中的接受度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普及程度。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也有豐富多樣的油脂選擇,如豬油、菜籽油等,這些油脂在傳統菜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進一步降低了黃油在日常飲食中的需求。
二、牛奶產量和品質
雖然中國的牛奶產量較大,但大部分牛奶以鮮奶的形式流入市場,主要滿足消費者對液態奶的需求。用于黃油生產的牛奶量相對較少,這主要是因為黃油的生產需要特定的牛奶品質和處理工藝。
與國際上一些牛奶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中國牛奶的品質和單產仍存在一定差距。黃油的生產對牛奶的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等指標有較高要求,而中國的奶牛品種、養殖管理水平等因素可能影響了牛奶的品質,使其在黃油生產方面的適用性相對較低。
此外,黃油生產需要穩定的高質量牛奶供應源,而中國的牛奶生產在季節波動、養殖環境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這也給大規模黃油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三、生產技術和成本
黃油的生產成本較高,這是限制中國大規模生產黃油的一個重要因素。通常需要五、六十斤牛奶才能生產出兩斤左右的黃油,這意味著黃油的生產需要大量的牛奶資源。從成本核算的角度來看,進口黃油在價格上具有一定優勢,這使得國產黃油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較大壓力。
中國在黃油生產技術方面相對落后,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生產加工設備的落后也影響了國產黃油的質量和口感。例如,在黃油的乳化、攪拌等關鍵生產環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夠確保黃油的質地均勻、口感細膩,而中國在這些方面的不足可能導致國產黃油在品質上難以與進口黃油媲美。
此外,黃油生產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嚴格的生產管理。中國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和技術積累相對不足,也制約了黃油產業的發展。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個黃油制作的美食,都是比較簡單的,一看就會的那種。
一、黃油曲奇餅干
材料:
無鹽黃油:100 克(室溫軟化)。確保黃油軟化到可以輕松用手指按壓出痕跡的程度,這是制作成功的關鍵之一。如果黃油軟化過度變得很稀,會影響曲奇的成型;如果軟化不足,難以打發均勻。
細砂糖:50 克。細砂糖能增加曲奇的甜度,同時在打發過程中有助于黃油形成蓬松的質地。
蛋黃:1 個。蛋黃不僅能增加曲奇的風味,還能使曲奇更加酥脆。
香草精:1/2 茶匙。香草精可以為曲奇增添獨特的香味,使其口感更加豐富。
中筋面粉:150 克。中筋面粉的蛋白質含量適中,能使曲奇既有一定的韌性又不會過于硬脆。
泡打粉:1/4 茶匙。泡打粉在烘烤過程中會產生氣體,使曲奇更加蓬松。
鹽:1/8 茶匙。鹽可以提升曲奇的味道,使其不那么甜膩。
做法:
1. 預熱烤箱至 180°C。提前預熱烤箱可以確保在放入曲奇時烤箱已經達到合適的溫度,保證曲奇的烘烤效果。
2. 將軟化的黃油和細砂糖放入碗中,用電動打蛋器打發至顏色變淺、質地松軟。打發的過程中,黃油會逐漸變得蓬松,體積增大,顏色也會從黃色變為淡黃色。這一步需要耐心,確保黃油和細砂糖充分混合。
3. 加入蛋黃和香草精,繼續打發至混合均勻。蛋黃的加入會使黃油更加順滑,香草精則能為曲奇增添獨特的香味。
4. 篩入中筋面粉、泡打粉和鹽,用橡皮刮刀輕輕翻拌均勻,形成面團。篩入面粉可以避免面粉結塊,使面團更加細膩。翻拌時要注意不要過度攪拌,以免面團起筋,影響曲奇的口感。
5. 將面團放在保鮮膜上,用手或搟面杖搟成約 0.5 厘米厚的面片。這個厚度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整,但不宜過厚或過薄,過厚的面片會導致曲奇烘烤時間過長,口感不夠酥脆;過薄則容易烤焦。
6. 用餅干模具切割成喜歡的形狀,或用刀切成方形。可以選擇各種可愛的餅干模具,如圓形、心形、花形等,增加曲奇的趣味性。
7. 將餅干放在烤盤上,留出足夠的間隔。在烘烤過程中,曲奇會膨脹,如果間隔過小,會導致曲奇粘連在一起。
8.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烤約 10 -12 分鐘,或直到邊緣呈金黃色。烘烤時間要根據烤箱的實際情況和曲奇的大小進行調整,注意觀察曲奇的顏色變化,避免烤焦。
9. 取出烤盤,讓餅干在烤盤上冷卻幾分鐘,然后移至冷卻架完全冷卻。冷卻過程中,曲奇會變得更加酥脆。如果直接從烤盤上取下曲奇,可能會因為曲奇還未完全定型而導致變形。
二、黃油面包
材料:
高筋面粉:300 克。高筋面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能形成面筋,使面包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
細砂糖:30 克。為面包提供甜味,同時也有助于酵母的發酵。
鹽:4 克。鹽可以增強面包的風味,同時也能控制酵母的發酵速度。
干酵母:5 克。酵母是面包發酵的關鍵,能使面團膨脹,形成松軟的口感。
溫水:180 毫升。溫水可以激活酵母,促進面團的發酵。水溫不宜過高,以免殺死酵母。
無鹽黃油:30 克(室溫軟化)。黃油能使面包更加柔軟,口感豐富,同時也能增加面包的香氣。
做法:
1. 將高筋面粉、細砂糖、鹽和干酵母混合均勻。先將干性材料混合均勻,可以確保酵母分布均勻,避免在后續的揉面過程中出現局部發酵不均勻的情況。
2. 加入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揉面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加入溫水,根據面團的干濕程度進行調整。揉面時要用力均勻,使面團充分吸收水分,形成光滑的質地。
3. 加入軟化的黃油,繼續揉至面團光滑有彈性。黃油的加入會使面團變得更加柔軟,揉面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拉伸、折疊面團,使黃油充分融入面團中,形成面筋。
4. 將面團放入抹油的碗中,蓋上保鮮膜或濕布,發酵至兩倍大。發酵的環境要溫暖濕潤,可以將碗放在溫暖的地方,如烤箱中(不開火),或者用濕布覆蓋面團,防止面團表面干燥。發酵時間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一般需要 1- 2 小時。
5. 將發酵好的面團取出,排氣后分成小份,滾圓,蓋上濕布靜置 15 分鐘。排氣可以將面團中的空氣排出,使面團更加緊實。分成小份后滾圓,可以使面包的形狀更加美觀。靜置的過程可以讓面團松弛,便于后續的整形操作。
6. 將面團搟成長條形,卷起,放入抹油的面包模具中。搟制面團時要注意厚度均勻,卷起時要緊密,避免出現空隙。放入模具時,要確保面團與模具貼合,以便面包在烘烤過程中膨脹均勻。
7. 再次發酵至模具的 8 分滿。第二次發酵可以使面包更加松軟,發酵時間一般為 30-60 分鐘。
8. 預熱烤箱至 180°C,將面包放入烤箱中層,烤約 25-30 分鐘,或至表面金黃。烘烤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面包的顏色變化,如果表面顏色過深,可以用錫紙覆蓋,防止烤焦。
9. 取出后在烤網上冷卻。冷卻過程中,面包會逐漸變硬,口感也會更加酥脆。不要急于將面包從模具中取出,等面包完全冷卻后再脫模,以免面包變形。
三、黃油煎牛排
材料:
牛排:2 塊(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部位)。不同部位的牛排口感和嫩度有所不同,如菲力牛排肉質鮮嫩,西冷牛排帶有一定的嚼勁。
無鹽黃油:適量。黃油可以為牛排增添豐富的香氣和口感。
橄欖油:適量。橄欖油的煙點較高,適合用于煎牛排,可以防止牛排粘鍋。
鹽和黑胡椒:適量。鹽和黑胡椒是煎牛排的基本調料,可以提升牛排的味道。
大蒜:幾瓣(可選)。大蒜可以為牛排增添濃郁的香味。
迷迭香或百里香:適量(可選)。香草可以為牛排增添獨特的風味。
做法:
1. 牛排室溫放置 30 分鐘,用紙巾吸去表面多余的水分。讓牛排回溫至室溫可以使牛排在煎制過程中受熱更加均勻,避免外部過熟而內部未熟的情況。用紙巾吸干水分可以防止牛排在煎制過程中濺油。
2. 牛排兩面均勻撒上鹽和黑胡椒,輕輕拍打使其粘附。鹽和黑胡椒的用量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進行調整,拍打牛排可以使調料更好地附著在牛排表面。
3. 在鍋中加熱橄欖油和黃油,加入大蒜和香草(如果使用)。先加熱橄欖油可以防止黃油在高溫下燒焦,大蒜和香草可以為牛排增添更多的香味。
4. 當油熱但不冒煙時,放入牛排,根據個人喜好煎至理想的熟度(一般每面煎 2-4 分鐘,根據厚度調整)。煎牛排的時間要根據牛排的厚度和個人喜好的熟度來確定。一般來說,牛排越厚,煎制的時間就越長。可以用手指按壓牛排的表面來判斷熟度,生牛排感覺柔軟,中等熟度的牛排感覺有一定的彈性,全熟的牛排感覺堅硬。
5. 煎好后,將牛排放在切板上,靜置幾分鐘讓肉汁重新分布。靜置的過程可以使牛排內部的肉汁均勻分布,使牛排更加多汁美味。
6. 切片后即可享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搭配蔬菜、薯條等配菜,以及黑胡椒汁、蘑菇汁等醬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