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共有57位開國上將,他們都曾為革命做出過卓越貢獻,在建國后也基本長期身居要職。
可也正因為如此,歷次運動風波中,他們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不少上將都有過被處分的經歷。像蕭克、鄧華、洪學智、李達、郭天民等等皆是如此。
當然,也有幾位比較幸運,自新中國成立以后他們就一直在重要崗位上。即便遭受過風波,始終屹立不倒,屬于軍政界的常青樹,其中這四人最具有代表性。
一、旋風司令韓先楚
建國初期,韓先楚先是隨大軍南下,順利解放了海南島,后又奉命入朝參戰,擔任志愿軍第三副司令員。打完仗回國自己申請去學習,畢業就到福州軍區,一直干到1973年末。
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后,韓先楚成為蘭州軍區司令員,1980年又調入中央,改任軍委常委。1983年,他職務再上一步,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副國級領導人。
整個履歷沒有因運動而出現斷層,雖然曾經有幾次遇到危險,但最終都安然度過了。
第一次就是1959年的那場會議,當上級已經定性后,韓先楚仍敢頂住壓力不攻擊,并且還公然去看望過彭總、黃克誠。此時他是福州軍區司令員、金門前線的重要指揮,就沒什么大問題。
但沿海一平靜,有人就準備做文章了,說韓先楚是“漏網分子”,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幸好關鍵時刻四野司令員說了一句“對韓先楚的錯誤要堅決地批,同時又要堅決地保護、使用”。明貶實保的態度,讓韓先楚得以過關。
還有一次是1971年后,專案組從北戴河搜出了韓先楚、楊得志、許世友三位大軍區司令員寫的信,很快就有人說他們是四野首長死黨。
好在周總理看完信后認為純屬工作正常交流,便指示:三封信沒有實質性問題,到此為止,概不追究,信交給辦公廳副主任王良恩,由他存檔。
后來毛主席也看過這些信,1973年5月跟韓先楚面談時說:路線出感情,我知道你們對我還是有感情的。過去的事就算了,以《國際歌》為界。
因為有兩位最高領導人的保護,韓先楚順利度過第二次危機。但1974年,還有人借題發揮,差點鬧出事來。
1974年3月,已調到蘭州軍區的韓先楚突然收到消息,說福州那邊正在開會,討論“福州地區整風長期深入不下去...跟有些領導人長期捂蓋子是分不開的。”這讓韓先楚頗為警惕,意識到有人要對自己下手了。
果然,福州那邊的會議足足開了幾個月,事情也越擴越大,后來喊出口號“揭出福建的林死黨”、“徹底清算韓先楚的罪行”。
本來韓先楚以為自己躲不過去了,但9月時中央又把強加在他身上的定性收了回去。當時他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后來才從兩位昔日秘書宋清渭、姚科貴(仍在福州軍區工作)的口中得知:
事先那些人是趁著毛主席在外地養病,周總理住院治療期間亂搞的,經過許多老戰友及韓先楚本人的不斷寫信、發電報申訴,兩位領導人得以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最終出手相助。
能飽經風浪而屹立不倒,韓先楚的際遇跟他的戰績一樣,相當傳奇!
二、情商突出楊得志
建國以后,楊得志先是跟隨彭老總繼續解放大西北,后又入朝參戰,擔任過志愿軍司令員。從朝鮮回國,他也進入南京軍事學院,跟韓先楚一起深造。
1955年,楊得志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73年末調任為武漢軍區司令員。1979年1月南疆戰事將起,楊得志調往昆明軍區,成為一線指揮。
1980年,鄧公卸任總參謀長,楊得志接任,后來楊得志還擔任過政治局委員,整個履歷也是相當順利。
他比起韓先楚經歷的風浪要少一點,就是因為那三封信做過檢討,其余基本沒啥問題。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楊得志有兩大優勢:能力強且情商高,他在紅一軍團、八路軍115師、晉冀魯豫、晉察冀、志愿軍中都戰斗過。
林總、劉鄧、聶帥、彭老總等人都對他很欣賞。這些領導性格不一,但他都相處得很愉快,要做到這點,情商、能力缺一不可!
對大多數人來說,跟隨過的領導不是越多越好,但楊得志恰恰相反。紅一出身,背后有毛主席、林總;解放大西北、志愿軍,背后有彭老總;晉冀魯豫,背后有鄧公。
這幾個名字,就足以保證楊得志不會遇到什么大麻煩了。
三、粗中有細許世友
建國以后,許世友留任山東軍區一段時間,1953年入朝擔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回國后實際主持華東軍區工作,1955年軍區改制便當上南京軍區司令員,一直到1973年末。
調為廣州軍區司令員后,他在此職上負責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廣西方向指揮,1980年赴京擔任中央軍委常委,并出任過政治局委員。
雖然運動初期他曾進入大別山避難,但職務一直在,而且南京軍區大部分干部還是聽他的話,沒過多久他還回到軍區掌權了,整體沒遇到什么大問題。
能夠如此,他的女兒許華山曾說:在一些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父親的倚粗賣粗,成功地保護了自己。他的秘書秘書賈若愚也評價:許司令粗中有細,特別精明。很多干部都比不上他,不在一個檔次上。
四、井岡老將陳士榘
建國以后,陳士榘先在軍事學院任職,52年調任為工程兵司令員,此后一直負責該兵種,直到80年代離開軍隊。
他本人一直很謹慎,晚年曾對兒子說過:我這個人自知之明,打了幾十年仗,就政治仗沒學會怎么打。政治旋渦里面游泳的本事,我一輩子沒學會。
不過很多事情會自動找上門,像陳士榘長子陳華1964年想跑去蘇聯,這在中蘇交惡的背景下引起軒然大波,總參有人抓著不放,說兒子去探路,就是為老子出逃做準備。
這頂帽子扣下來,陳士榘也差點頂不住,是林總做出了批示:狠狠地批評,狠狠地信任,狠狠地使用。跟說韓先楚那句話類似,也取得了同樣的作用。
還有陳士榘妻子范淑琴66年后經常議論江女士的出身,說她在上海怎么怎么樣,在延安怎么怎么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話被人整理給了江女士,范淑琴很快被捕。
隨即還有人往陳士榘身上引,說夫妻一心,陳士榘也有同樣的想法。這種事,真是百口莫辯,風向也漸漸嚴重起來。
1968年2月,8個軍事單位共同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表彰會,陳士榘此時已承受很大壓力,以為這次活動后自己就會出事,沒想到毛主席在會場上把他拉到身邊合影。
記者們的各種閃光燈照得陳士榘眼花繚亂,但他內心非常感動,明白主席是在用獨特的方式表明立場和保護。果然,之后陳士榘在工程兵系統里就安然無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