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江西宜黃4月4日電 題:行走贛鄱看非遺:“60后”唱罷“00后”登場 江西宜黃戲的守望與新生
作者 巫發陽 劉倫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活躍在舞臺上的基本上是‘60后’‘70后’,年輕人非常少,一度面臨著斷代風險。”近日,走進江西撫州市宜黃縣宜黃戲大劇院,數十名“00后”青年演員在3位“60后”老師的教導下排練宜黃戲,看著認真練功的孩子們,宜黃戲劇團團長、宜黃縣知聯會副會長鄧華眼里滿是欣慰。
圖為宜黃戲劇團青年演員胡宏駿(圖左)、樂笑屹(圖右)正在排練宜黃戲《擋馬》。巫發陽 攝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最早就由宜黃班演出,《牡丹亭》首演在宜黃縣棠陰鎮的八府君祠。”談起宜黃戲,鄧華打開了話匣子,宜黃戲傳統劇目非常豐富,內容多取材于歷史故事、話本、古典小說、民間傳說和神話,共有整本戲163出、小戲和折子戲317出。
400多年來,宜黃戲在歷史長河中起起落落,宜黃戲劇團歷經多次成立與解散,風雨飄搖的宜黃戲成了需要搶救與保護的地方瀕危劇種。
圖為鄧華(圖右)正在指導青年演員鐘馨妍(圖左)排練《貴妃醉酒》。巫發陽 攝
2006年,宜黃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7年,宜黃縣和撫州市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委托培養協議,共同培養了39名“00后”青年學員;2022年,宜黃戲劇團重新成立,宜黃戲發展再上新臺階。
“以前,大部分戲劇都是我們自己上臺演出。現在,年輕人逐漸成長起來了,我們也就從臺前走向幕后,把舞臺留給他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唐光明介紹,2022年,他導演指導宜黃戲《盜仙草》參加第十二屆江西玉茗花戲劇節,戲中白素貞扮演者謝巧眉獲表演獎。
謝巧眉正是宜黃縣和撫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培養的青年演員之一,“我是宜黃人,學習宜黃戲已經8年了,在年復一年的練習與演出中逐漸感受到了宜黃戲的魅力。”
圖為唐光明(圖左)正在指導青年演員吳慧敏(圖中)、任東(圖右)排練宜黃戲《平貴別窯》。巫發陽 攝
近年來,為促進宜黃戲傳承發展,宜黃縣委統戰部指導知聯會積極開展“知宜助文旅”行動,不僅創辦宜黃戲傳習所培養宜黃戲傳承人11名,還在卓望夜市打造群眾戲臺,每周開展宜黃戲表演,2024年宜黃戲各類演出活動突破300場。
“老藝人手把手地教,年輕人近距離地看,通過一場場排練演出,青年演員逐漸掌握宜黃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鄧華介紹,宜黃戲的崛起道路還很漫長,未來將排練導演更多大戲,培養更多有潛質的青年演員,“宜黃戲的未來在這批‘00后’身上。”(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