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清明,受祭掃高峰、踏青出行與天氣晴好等因素疊加,各公墓附近路段迎來流量高峰。記者在濱海古園現場看到,等待進入墓區停車場的車流排成長隊,綿延數百米,此景象已經多年未見。今天上午上海各公墓均出現了自駕祭掃出行量大增的情況,主要原因除了私家車保有量逐年提升外,還與不少市民希望在祭掃的同時兼顧踏青,需要更為自主靈活的出行方式有關。
上午9時,記者來到奉賢區濱海古園,發現進入墓區的古園大道,4條車道已經全部被進園車輛堵滿,排隊時間長達二十分鐘,幾個停車場包括通道也已經全部停滿,這一場景已經多年未曾發生。奉賢交警支隊的多位民警正在現場努力疏導,現場流量雖大但秩序井然。
進入園區的車流排成長隊
“今天預計入園人流量在6萬人次左右,和往年相差不大,但車流量將達到1萬輛次,有明顯提升。”濱海古園總經理李忠玉告訴記者,他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自駕前來祭掃,對交通造成很大壓力。今天墓園停車場被停滿后,已經啟用了森林公園的應急停車位,再通過短駁車將祭掃市民轉運到園區。“園區內現在人其實不算太多,原因就是很多人估計還被堵在外圍進不來,所以還是要提醒市民錯峰祭掃,盡量搭乘班車等公共交通。”
上海另一主要公墓福壽園今天上午的情況也是如此。截至上午10:00,入園人流達34567人次,私家車達9342輛次,而去年這一數據是17979人次與4050輛次。與之相對應的,是班車數量減少,從51輛次下降到32輛次,說明更多市民愿意選擇私家車出行祭掃,原因是今天天氣晴好,市民希望在祭掃的同時兼顧郊游踏青,較為靈活方便的自駕出行就成為了首選。但由此帶來問題是,在道路上堵車的時間成倍增加,而且墓園與景區的停車資源有限,也對出行的感受度造成了影響。
來源 | 新民晚報
作者 | 李一能
攝影 | 徐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