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上線儀式現場 解為渝/圖
4月3日,安徽檢察人工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正式上線,標志著安徽檢察工作邁入“數智融合”新階段。
安徽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魯建武介紹,2024年10月,省檢察院開始探索應用人工智能賦能“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安徽路徑,組織開展檢察科技創新工程,率先啟動人工智能賦能檢察辦案場景研究。
該人工智能輔助系統緊緊圍繞刑事檢察案件辦理和大數據法律監督工作,通過聚焦十大場景,具體到盜竊、故意傷害等四類案由,形成業務規則3000余條,經過10次迭代升級,1.0版本得以上線。據介紹,該系統在辦案流程節點上配備功能相對簡約的人工智能工具,將文書生成分為5個環節21個步驟,將AI功能拆解成數據提取、語義分析、總結歸納、知識查詢、文稿潤色等多項功能,再附著到21個步驟上,每步均需檢察官干預確認,并可直接嵌入檢察辦案系統,讓檢察官辦案中隨需隨用。
自系統試點運行以來,已在全省79個檢察院參與試用,達到好用穩定狀態。目前全省已運用人工智能助手成功辦理案件2400余件,千名基層一線檢察官親身體驗了人工智能助手,普遍反映在有效保證質量的同時,幫助大幅提高辦案效率,審查案件和撰寫文書時長縮短50%-70%,填錄時間由純人工1小時左右,減少至10分鐘以內,有效解決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時撰寫各類辦案文書嚴格依據《刑事檢察文書》規范,也促進了檢察辦案更加規范。
魯建武介紹,下一步,省檢察院將堅持人工智能的“輔助”定位,堅持“是賦能不是替代,是助手不作決策”,緊緊圍繞全業務全流程賦能檢察辦案目標,在已探索的“十大場景”基礎上,積極構建“10+N”場景體系,爭取以AI輔助方式為每一名檢察官配備一個得力助手,更好助力“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記者 蘇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