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伊朗的威懾行為起到了反效果,伊朗直到目前為止,都表現得極為強硬,伊朗為何此次拒絕妥協?又有哪些手段可以迫使美方不敢“輕舉妄動”?
據央視新聞報道,特朗普進一步對伊朗施壓,稱伊朗若不就核問題和美國達成協議,就會直接轟炸伊朗,并進一步加大征收關稅的力度,而面對雙重威脅,伊朗方面也反擊稱,若美國采取行動,將遭受強烈打擊。
【伊朗導彈具備威懾以色列的能力】
伊朗要先發制人
伊朗的威脅可不是說說而已,據伊朗《德黑蘭時報》報道,該國的導彈已經裝載至發射架上,隨時準備發射。
可以看出,在過去和美以的博弈中,伊朗受夠了被動應對的處境,而通過先發制人的行動(例如導彈威懾或有限打擊),伊朗可以重新定義局勢的發展方向,迫使美國和以色列調整策略,這種主動性有助于削弱對方的心理優勢,并展示自身的決心與能力。
與此同時,伊朗的空中實力相對較為薄弱,面對美軍目前展現出的B-2機群等威脅,被動等待可能意味著伊朗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在這個危險時刻,伊朗通過采取提前行動,可以在敵對勢力尚未完全準備就緒時打亂其計劃,從而爭取更多時間來鞏固自身防御力量。
此外,通過展現這種“背水一戰”的處境,伊朗也可以博取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支持,團結一致,面對美國毫不掩飾的野心。
【美國對以色列的庇護毫不掩飾】
以色列是主要目標
有人可能會好奇,雖然伊朗的導彈能力有不小的威懾力,但對美國的直接威懾力相當有限,伊朗政府為什么還有底氣說出那句“美國將遭猛擊”呢?
事實上,若局面真的難以挽回,伊朗更大概率會傾向于將以色列為目標實施威懾,通過攻擊或威脅以色列重要城市(如特拉維夫)向美國傳遞信號:如果美國繼續施壓,伊朗有能力讓其親密盟友付出慘重代價。
眾所周知,美國非常重視保護以色列的安全,因此任何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襲擊都可能導致美國的高度關注甚至直接介入,然而這也為伊朗提供了一個談判籌碼——通過對以色列施加壓力,間接影響美國決策者的態度。
因此,伊朗才在最近一段時間,不斷公開聲明其導彈數量龐大,且具備精準打擊能力,這種心理戰不僅會影響以色列公眾情緒,也會促使美國重新評估其政策成本,畢竟持續升級的沖突可能導致不可控后果,這對各方都是不利的。
【伊朗堅守住立場是避免戰爭發生的前提】
美國騎虎難下
可以說,美國目前面對的局面有些被動,雖然美軍的威懾力依舊存在,但面對伊朗毫不退讓的態度,很難說美方是否已經有了暫緩局勢的想法。
可是美軍又是將兩支航母艦隊全部壓向中東,又是派遣B-2轟炸機群,還和以色列一左一右對伊朗系武裝下手,如此大張旗鼓卻只能草草收場,難免讓美國的立場收到質疑。
一旦美國在伊朗問題上顯得“軟弱無力”,曾經的堅定盟友可能會對其承諾失去信心,甚至尋求其他安全保障途徑,這將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并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美國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
更重要的是,美國想要“一勞永逸”解決中東問題,專注于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受到了嚴重挑戰,換句話說,美國最后若不能迫使伊朗屈服,就更加無暇顧及中國了。
更進一步來說,若伊朗能夠抗住壓力,其地區影響力將大幅提升,使得美國日后想要通過強硬措施快速解決問題,更加困難,這顯然不符合其戰略利益。
歸根結底,美國盡管表現得咄咄逼人,卻受到盟友依賴、資源限制等因素的制約,很難放開手腳和伊朗動真格,更不用說轉移重心,和中國進行博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