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暉
政知君注意到,近段時間,浙江省委書記王浩多次調研。
3月20日至21日,王浩在衢州江山市、柯城區、衢江區深入調研;3月27日至28日,王浩在紹興市上虞區、新昌縣深入調研;4月1日至2日,王浩又在臺州市臨海市、椒江區等地深入調研。
調研期間,王浩都提到了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他要求衢州“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作出衢州貢獻”;紹興要“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展現紹興擔當”;臺州要“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加力突破、奮起直追,作出臺州更大貢獻”。
一個重要背景是,2025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
什么是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對外發布。意見提到,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各地區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選取部分地區先行先試、作出示范。
而作為示范之地的,就是浙江省。
中央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浙江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2035年,浙江省基本實現共同富裕。
這幾年來,浙江持續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2021年浙江全省生產總值為73516億元,到2024年,浙江地區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9萬億元。另外,浙江城鄉差距已經連續12年保持縮小態勢。如今,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已縮小到1.83。
今年,浙江仍在發力。2月5日,浙江的“新春第一會”,聚焦的就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發力的重點是什么?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提到,“要把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作為主攻方向。”
去年12月30日,浙江高規格召開全省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推進會暨縮小“三大差距”動員部署會;今年1月1日,省委、省政府又正式印發《關于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實施方案》。
王浩的這幾次調研,山區海島縣、農村農民是焦點,這也是共同富裕的重點和難點。
政知君注意到,在被中央賦予重任之后,浙江的第一步“重棋”就落在了“山區26縣”上。2024年之前,浙江將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6縣(市、區)稱作“山區26縣”。2024年,浙江建立“山區海島縣分類動態調整機制”,退3進2后,形成新的山區海島25縣工作體系。在衢州,王浩調研的江山市、衢江區等地,都屬于山區海島縣體系。
在衢州、紹興、臺州三地調研期間,王浩都對“富民”工作提出要求。
在衢州,他提到,要加快“土特產富”全鏈發展,扎實做好富民增收文章,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深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在紹興,王浩提到,突出富民增收,做好強城興村融合文章,持續建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再來看臺州。
在這里,王浩考察了江南·溪望谷共富學堂和農文旅融合業態,了解當地依托古村落優勢,做強農文旅品牌的做法和成效。
王浩指出,各個縣城、中心鎮、重點村資源稟賦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統籌推進強城、興村、融合必須因地制宜,要以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為紐帶,推動片區組團發展,持續縮小“三大差距”。
他還提到,要圍繞“富民”,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以縣域為重要單元謀劃推動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