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大街位于道里區城區東部,北起友誼路,南止霽虹街,長1480米,寬32米。早期名為“新城大街”,1946年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更名為尚志大街,這條大街承載著哈爾濱厚重的紅色記憶。從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到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尚志大街如同一條時光走廊,將英雄史詩與城市發展娓娓道來。
尚志大街平行于中央大街和兆麟街的中間,各距約100米,是一條繁華的商業區,成為不少游客來哈爾濱觀光旅游、購物的必到之處。尚志大街始建于1900年,當時稱新城大街。1946年7月7日由原松江省主席馮仲云建議,將新城大街改名為尚志大街,以此紀念民族英雄趙尚志。
趙尚志,1908年生于遼寧朝陽。1919年2月,趙尚志隨母親到哈爾濱,由于家庭生活困難,趙尚志只得當雜役、學徒和到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分行當“信差”,以幫助家里維持生活。1925年初,他以“高小畢業”同等學力考入該校補習班。8月,升入中學一班,成為該校第一期學生。在學習期間,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彭守樸、陳晦生等人。在他們的啟發教育下,趙尚志思想覺悟迅速提升。他在同學中成立起了“文學研究會”,在研究會上閱讀《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書刊,引導同學們學習新文化,接受新思想。他帶領骨干成立珠河反日游擊隊,在哈東地區四處襲擊日偽軍警。隊伍后來迅速擴編為東北抗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任支隊長、軍長。
抗日聯軍在趙尚志的率領下轉戰于松花江兩岸與松嫩平原,令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趙尚志在率部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5年游擊戰,后因形勢逆轉,被迫轉入前蘇聯遠東地區。1941年秋,獲準帶領5人小分隊越過黑龍江,到鶴崗、湯原一帶活動。1942年2月12日凌晨,在梧桐河荒原上的一次轉移中,被日偽警察包圍負傷,為國捐軀,年僅34歲。
如今,趙尚志將軍的英名鐫刻在這條大街的路牌上,無聲述說著哈爾濱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令人肅然起敬。歷經數次改造,如今的尚志大街已成為哈爾濱重要的交通動脈——道路寬闊通達,兩側綠樹成蔭,既保留著古樸莊重的歷史底蘊,又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
這條以英雄命名的大街,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更承載著抗聯精神的傳承。 沿著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新時代的奮斗者正以昂揚姿態,在這片熱土上續寫更加壯麗的發展篇章。 歷史與當下在此交會,紅色基因與城市脈絡共融,繪就出一幅繼往開來的奮進畫卷。
【青史耀長街】系列報道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李佳琪 整理/攝/視頻
“哈報手機記者”:劉亞東 史敏捷
編輯:王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