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委員、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會長呂世明一行赴黃浦區專題調研社會力量志愿服務和兒童友好志愿服務工作,為志愿服務立法做好儲備。上海市殘聯副理事長湯艷,黃浦區委副書記李忠興一同參加調研。全國人大社會委、法工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上海市殘聯組聯處等有關人員參加。
呂世明一行首先參觀了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盧灣輔讀實驗學校。調研組走進“聚愛之路”互動墻。這條由社區單位、愛心企業共同打造的20米長互動長廊,通過鏡面互動裝置、心理激勵圖文等設計,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與心理健康引導融入校園環境。呂世明駐足觀看,對學校“環境育人”理念給予高度評價。在“融課程”示范教室,調研組現場觀摩了主題教學,學生們通過模擬收銀、商品分類等實操環節,將數學計算、語言表達等學科知識融入生活實踐。在科技助殘實驗室,調研組觀摩了智能助行器、語音交互設備等輔助器具的教學應用,感受了科技賦能特殊教育的創新成果。呂世明仔細查看了學校全齡段無障礙衛生間、防滑地面、低位服務臺等設施,對學校“安全+無障礙+童趣”三位一體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給予充分肯定。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黃浦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殘聯、區教育局、區婦聯等部門負責人以及10余家黃浦區助殘社會組織代表圍繞志愿服務的實踐經驗、現存問題和立法需求,進行了深入且富有建設性的發言。
在認真聽取各方發言后,呂世明充分肯定了黃浦區在凝聚社會多元力量和兒童友好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他指出,黃浦區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名片,始終堅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助殘志愿服務領域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黃浦經驗”。黃浦區社會助殘十佳優秀案例推優展示活動、全市首支“紅色手語宣講團”、黃浦區社會助殘責任聯盟平臺等做法都為殘障融合和兒童友好的志愿服務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針對下一步工作,呂世明強調要把握四個重點方向:一是以系統思維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二是以融合創新打造服務品牌標桿。三是以開放視野拓展區域協作格局。四是以法治保障夯實服務發展根基。
此次在黃浦區開展的志愿服務調研活動,借助黃浦的實踐經驗,凝聚了部門、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智慧,為推動構建更加完善的志愿服務激勵保障機制,促進殘障融合與兒童友好志愿服務的規范化、常態化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下一步,黃浦區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持續完善“全生命周期”社會志愿助殘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大都市核心引領區特色的助殘志愿服務品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實踐貢獻黃浦力量。
記者 / 盛寅敏
編輯 / 孫沖
圖片 / 主辦方提供
1. “文化加持”轉化成利潤,田子坊又熱鬧起來了
2. 聚焦新興領域黨建的熱點、難點、落點,“對話·企新”來了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