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夜間,國際油價遭遇"黑色星期四",創下三年來最慘烈單日跌幅,其中:
布油下跌5.35%,收于69.82美元。
美油下跌5.73%,收于66.63美元。
雙雙刷新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紀錄。
這場暴跌由三枚"深水炸彈"共同引爆:
一是OPEC+增產超預期三倍。
周四視頻會議,八大OPEC+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達成協議,自5月起將聯合原油日產量提高41.1萬桶,較市場預期的14萬桶增幅高出近三倍。
這一“加速增產”決定直接導致國際油價暴跌。
二是美國關稅政策沖擊全球經濟前景。
特朗普說到做到的關稅政策沖擊全球經濟。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征收高額對等關稅:
對中國實施34%的對等關稅,對印度實施26%的對等關稅,對韓國實施25%的對等關稅,對日本實施24%的對等關稅,對印尼實施32%的對等關稅,對泰國實施36%的對等關稅,對越南實施46%的對等關稅,對柬埔寨實施49%的對等關稅…
特朗普的關稅決定比預期更嚴厲,預計未來可能遭遇其他國家報復性關稅沖擊,貿易沖突帶來的市場逆風短期內不會停歇。
經濟一旦下行,原油需求自然減少。
三是機構集體下調石油需求展望。
花旗認為:僅10%的一攬子關稅就可能使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從目前的90萬桶/日降至60萬桶/日,如果發生報復,還會有進一步的下行風險。
如果油價能保持在7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的價格。
這將為民航在二季度的淡季減虧帶來重大利好。
對于民航業來說,一年只有兩個季節:
旺季
淡季
在旺季,要全力以赴搶收入,增利潤
在淡季,要千方百計控成本,減虧損
四月份雖然有個需求相對的小高峰,但是航空公司業績仍不容樂觀,加上接下來的5、6月份,除了“五一”幾天外,民航非常淡,最重要的是當然是減虧控虧了。
翼哥曾經說過,三大因素決定了民航業到底能不能賺錢。
市場需求
航油價格
人民幣匯率
其他的成本都是剛性的,幾乎只有漲沒有降的機會。
從需求方面來看,二季度的虧損不可避免。
從航油價格來看,原油期貨價格暴跌,航油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跌。
從匯率走勢來看,現在形勢嚴峻,匯率是漲是跌很難判斷。
民航業剛性成本特別巨大。
其中燃油是最大的成本支出。
畢竟航油成本要占航空公司總成本的1/3,變動成本的1/2以上,油價降了,比任何一樣東西下降效果都大。
以2024年三大航為例:
一是國航。
航油成本537.2億元,同比增長14.97%。
成本占比33.96%。
二是東航。
航油成本454.99億元,同比增長10.7%。
成本占比35.97 %。
三是南航。
航油成本549.89億元,同比增長34.46%。
成本占比5.65%。
也就是說,2024年,三大航花在航油上的錢就高達1500億元。
如果油價降個5%,對三大航來說,航油支出要減少75億元左右。
要知道,三大航現在還在虧損當中,油價下降簡直是天大的利好。
特別是民航持續“內卷式”競爭、低價滿天飛的當下,航空公司的高成本無法轉嫁。
此外,如果油價下跌,對旅客也是利好,畢竟現在還要交燃油附加費。
自2025年4月5日起,下調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
成人旅客:
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20元燃油附加費,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旅客收取10元燃油附加費。
相較于調整前分別降低了20元和10元。
如果油價再下調,旅客也不必交這個額外的20塊錢。
油價下跌,是當前民航業的最大利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