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清明,在延安市甘泉縣花饃非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吳春娥家中,前來參觀和學習花饃制作技藝的人絡繹不絕,盡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吳春娥一邊熱情地招呼著大家,一邊熟練地展示著花饃制作工藝。在眾多花饃作品中,傳統的“子推饃”格外引人注目。其中,“雙頭獅子滾繡球,有福在后頭”的花饃,兩頭威風凜凜的獅子圍繞著繡球,象征著福氣即將到來;“大燕背小燕”展現了親情的溫暖與傳承;“龍是天虎是地,捏個龍虎配福氣”,將龍與虎的形象巧妙結合,寓意著天地和諧,福氣滿滿。
甘泉縣花饃非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吳春娥:在咱陜北清明節做子推饃時間很長了。過去每到清明節,家家戶戶做,它可不只是個饃,里面的寓意特別豐富,有對春秋時介子推的紀念,也有對先人的緬懷。子推饃承載著咱陜北深厚的文化內涵,也裝滿了陜北人民的情感寄托,是我們節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吳春娥感慨道,這些花饃遠不止是果腹的美食,它們更是民間藝術歷經歲月沉淀的珍貴結晶,滿載著陜北人民世世代代對美好生活的熾熱向往。近年來,吳春娥憑借著對花饃藝術的無限熱忱,大膽踏上創新之路。在她的精心構思與巧手創作下,傳統花饃煥然一新。色彩上,她巧妙調配,使花饃更加明艷動人;造型上,她獨具匠心,讓花饃更具藝術美感。就拿那別具一格的“蛇盤兔”花饃來說,靈動的黃色蛇身環繞著嬌俏的粉色兔子,兩種色彩碰撞出奇妙的視覺效果。
甘泉縣花饃非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 吳春娥:花饃不止是美食,更是民間藝術瑰寶,過去過節才能吃,現在大家注重這個文化審美,花饃承載著吉祥幸福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意義愈發重要。現在時代在變,我就用這個果蔬菠菜、紫薯等給花饃上色,做卡通、吉祥的圖案等新造型,沒想到大家還很喜歡,給傳統花饃注入新活力。
(記者 白騰 編輯 李珊珊)
監制|劉亮
審核|張生燕
責編|白騰 劉強
編 輯|崔春娥 高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