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期間,由于正面武裝力量懸殊,越南軍隊選擇進入茂密的叢林進行游擊作戰,越南的游擊隊在深山老林中神出鬼沒,游擊隊和茂密的叢林相結合讓美軍吃盡了苦頭。眼看大兵們不斷被叢林中的埋伏消耗,美軍決定首先設法清除這礙事的叢林,讓越南軍隊完全暴露于美軍強大的火力之下。為此,美國空軍實施了牧場手行動(Operation Ranch Hand),打算先清除作為越南游擊隊屏障的叢林。
噴灑橙劑的美軍飛機
在美軍的牧場手行動(Operation Ranch Hand)中,由于越南沒有制空權,美軍輕易的把“橙劑”灑遍了南越、老撾東部、以及柬埔寨的部分地區。他們慢悠悠的駕駛飛機在越南的叢林上空噴灑了7600萬升橙劑,南越境內將近20%的雨林被橙劑清除,喪心病狂的美軍為了避免農民成為越軍的支持者,42%的橙劑不是被噴灑在叢林中,而是被噴灑在稻田里,根據戰后統計,越南、老撾和柬埔寨共有200萬人因橙劑引發的災荒而流離失所。
美軍噴灑“橙劑”,是一種高效的樹木殺傷劑,除草劑。任何植物粘上橙劑兩天內就會枯死,并且含有毒性。
噴灑橙劑的美軍飛機
而被橙劑毒害的遠不止樹木和稻田,“橙劑”帶來的災害是持續性的。被噴灑過“橙劑”的水源和土壤至今仍未消除污染,當地人深受其害。“橙劑”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致癌的雜質,在越南有210萬到480萬接觸了這些致癌物質,將近四十萬人因此死亡。
并且還因此產生了眾多畸形兒,噴灑過“橙劑”地區的兒童畸形率居高不下,他們有的脊柱裂等先天性缺陷,有的天生沒有眼睛或是四肢萎縮和畸形。
橙劑受害者
邪惡武器的誕生
1943年,美國的生物學家亞瑟·蓋爾斯頓現在還在讀博士,他在實驗中發現三碘苯甲酸(TIBA)可以讓大豆植物能更多地開花結果,還可以增加產量,但是一旦加大三碘苯甲酸(TIBA)的濃度,這種物質反而會使植物枯萎,這個實驗結果成功引起了美軍的注意。
1945年初春的布什內爾陸軍機場,美國陸軍在此進行了首次試驗,這種除草劑差一點就灑向日本,然而同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因此躲過一劫。
二戰結束后,美軍仍在不斷測試調整這種除草劑,他們測試了1,100種化合物,并且在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等地進行了多次噴灑試驗。
臭名昭著的“橙劑”就此誕生
臭名昭著的橙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