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藝非凡(efifan)
獲獎不是重點,
62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你一定見過,這幕經典的“陶藝名場面”。
▲《人鬼情未了》劇照
35年前,一部《人鬼情未了》火遍全球,黛米·摩爾與帕特里克·斯威茲也因此成了全球影迷心中永恒的浪漫戀人。
可你一定想不到,這位曾以性感與美貌征服好萊塢的女星,62歲竟憑借驚悚片《某種物質》全裸出鏡及“毀容式演技”,重回巔峰。
▲《某種物質》劇照
她橫掃金球獎、演員工會獎等前哨獎項,卻在2025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惜敗給25歲新人米奇·麥迪森。
這位前半生被貼上“花瓶”、“只會拍裸戲”標簽的女演員,用一部電影撕碎了所有偏見。
▲ 黛米·摩爾
從“性感花瓶”蛻變為“無冕女王”,“過氣艷星”黛米·摩爾的一生,比電影更加精彩。
01
被性感“綁架”的前半生
黛米·摩爾的童年像一部殘酷的黑色電影,她的生父在她出生前便拋棄了家庭,繼父酗酒成性,經常對母親拳腳相加。
15歲那年,母親甚至默許她被一名男子性侵,以換取500美元。
這段經歷讓她在自傳《內幕》中寫道:“我從小就知道,我的身體是可以被交易的。”
▲黛米·摩爾的童年照
16歲時,她輟學離家,獨自闖蕩好萊塢,試圖用美貌與野心改寫命運。
80年代,黛米憑借《圣艾爾摩之火》嶄露頭角,隨后因《人鬼情未了》中的“陶藝名場面”,成為全球影迷心中的浪漫女神。
▲《人鬼情未了》劇照
然而,她的成功始終與性感綁定。
1996年,她在《脫衣舞娘》中全裸出鏡,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女星,卻也徹底被貼上“花瓶”“艷星”的標簽。
▲《脫衣舞娘》劇照
甚至有制片人向媒體評判,如果黛米不演床戲,那她演女人就沒有意義。
這種赤裸裸的物化讓她感到自我價值被簡化為身體與臉蛋,但身處高位的她,也不得不接受了這種定義。
為了維持“完美形象”,黛米陷入了極端的容貌焦慮:
每天只吃一片火雞肉和一杯咖啡,給冰箱上鎖,防止自己偷吃。
產后3個月,她通過瘋狂節食暴瘦,甚至因過度減肥導致腎功能衰竭。
她的身體成為了她的敵人,而她無法制止這種自我毀滅。
后來,黛米決定努力轉型,但屢屢碰壁。
1997年,她剃光頭出演《魔鬼女大兵》,試圖撕掉“性感花瓶”的標簽,可因票房口碑雙輸獲金酸莓獎。
▲《魔鬼女大兵》劇照
同年,她裸體登上《名利場》封面,展示懷孕的身體,卻遭到道德審判。
她的初衷是想用身體表達力量,沒料到反被罵成“不知羞恥”。
那一刻她徹底意識到,無論自己做什么,都會被貼上標簽。
▲《名利場》封面
中年后,黛米的職業生涯陷入低谷。
她自嘲道,自己已經過氣到連狗仔都懶得拍。
酗酒、藥物成癮、婚姻破裂、與女兒疏遠,生活一片混亂。
她在采訪中坦言,自己一度覺得毫無價值,甚至想過放棄一切。
▲2012年,她在《霹靂嬌娃2》中客串反派,但被觀眾嘲笑“老態盡顯”
2019年,黛米出版自傳《內幕》,揭露了童年創傷與容貌焦慮的根源。
她在書中寫道,母親曾告訴她,自己的價值在于外表。
另外,她還詳細描述了被性侵的經歷,以及如何通過酗酒和藥物麻痹靈魂與軀殼。
“我花了半輩子時間試圖取悅別人,卻從未學會應該如何愛惜自己。”
▲《內幕》
值得慶幸的是,這本赤裸剖析前半生的自傳,為她帶來了人生的新轉機。
這本書不僅成為暢銷書,也為她贏得了《某種物質》的選角機會。
02
中年遇到人生劇本
角色與演員的雙向奔赴
2024年,黛米·摩爾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恐怖片《某種物質》。
這部電影講述了過氣女星“伊麗莎白”為重返青春,注射神秘藥物后分裂出年輕分身“蘇”,卻在爭奪身體主導權的血腥廝殺中逐漸失控的故事。
對黛米而言,這部電影不僅是角色與現實的互文,更是一場血色重生的儀式。
影片開篇,伊麗莎白是一位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明星,如今卻因衰老被行業拋棄。
她的老板直言不諱:“觀眾不想看到一個老女人在屏幕上搔首弄姿。”
絕望中,伊麗莎白接受了一項秘密實驗——注射“某種物質”。
這種藥物能讓她分裂出一個年輕、完美的分身。
但代價是兩人必須共享同一具身體,每隔7天輪換一次。
起初,伊麗莎白對蘇的出現充滿期待。
蘇年輕、美麗、充滿活力,迅速成為娛樂圈的新寵。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伊麗莎白發現自己逐漸被蘇取代。
蘇不僅占據了她的身體,還試圖徹底抹殺她的存在。
兩人在意識與身體的主導權上展開激烈爭奪,從言語沖突升級為血腥暴力。
影片的高潮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浴室對決。
伊麗莎白與蘇在狹小的空間內廝打,鏡子上濺滿鮮血,兩人的面孔在破碎的鏡片中交錯。
黛米用扭曲的肢體與嘶啞的嗓音演繹瘋狂,甚至在藥物反噬后變成血肉模糊的老嫗。
這場戲被影評人稱為“勇敢到令人心痛”的表演,而她本人也在采訪中坦言:
“這是我第一次不再在乎是否漂亮,而是專注于角色的真實與脆弱。”
影片結尾,伊麗莎白因藥物濫用,成為了一攤帶著面孔的肉團。
無論面容和軀體變得怎樣,都要在名利之上消逝,反諷意味拉滿。
導演科拉莉·法爾雅在采訪中表示,黛米在自傳里坦白的真實經歷,讓她成為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
“只有她能演出被社會規訓撕裂的痛感。”
伊麗莎白與蘇的矛盾不僅是對青春與衰老的探討,更是對女性自我認同的深刻反思。
亦如她在影片殺青后,對劇本演繹的最大后感:“別人對我的傷害,遠不及我對自己施加的暴力。”
這種近乎本色的演繹,讓角色成為她半生掙扎的鏡像。
《某種物質》上映后,黛米的表演引發廣泛討論。
影評人稱贊她“用身體與靈魂撕碎了所有偏見”,而觀眾則被她的勇氣與真實打動,一改以往對她停留的刻板印象
03
獎項只是其次
重生才是希冀
2025年奧斯卡頒獎禮前,黛米憑借《某種物質》橫掃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演員工會獎等前哨獎項,成為影后爭奪戰中的超級大熱門。
媒體稱其為“遲來的正名”,影評人更是斷言,角色與人生高度重合,勝算極大。
在演員工會獎頒獎禮上,黛米哽咽道:“30年前有人說我是‘爆米花演員’,但今天證明,我還沒完。”
這句話不僅是對角色的總結,更是對她職業生涯的注腳。
然而,奧斯卡的結局卻出人意料。
當頒獎嘉賓念出“最佳女主角:米奇·麥迪森(《阿諾拉》)”時,鏡頭捕捉到黛米緊繃的下巴與強忍的失落。
影評人指出,盡管黛米的表演堪稱“撕開好萊塢虛偽面具的利刃”,但評委會更青睞《阿諾拉》背后的“社會意義”。
此外,黛米的戲份被同片里的年輕演員庫里角色分流,也成為她失利的潛在原因。
▲米奇·麥迪森憑借《阿諾拉》奪得奧斯卡影后
這一幕像極了《某種物質》中的情節——
戲里,伊麗莎白因衰老被行業拋棄;戲外,黛米以職業生涯最顛覆的表演撕碎“花瓶”標簽,卻仍被現實的結果刺痛。
爭議迅速發酵,觀眾紛紛驚呼:“現實版《某種物質》上演!”
許多人認為,黛米的失利暴露了奧斯卡對青春面孔的偏愛,以及對恐怖片題材的偏見。
畢竟在演藝圈,年齡歧視發生在女演員身上的并非個例。
好萊塢中年女星常被邊緣化至母親、反派等狹窄的戲路,甚至無戲可拍。
與此同時,黛米的全裸出鏡也引發了關于女性身體話語權的討論。
年輕時,她因裸露被罵“低俗”;62歲全裸出演,卻反被贊“藝術”。
這樣的雙重標準,無疑亦揭露了當下社會的各種凝視,對女性身體的規訓。
網友稱黛米為“無冕之王”,認為奧斯卡欠她一座獎杯。
但面對輿論上的各種紛擾,她在采訪中淡然回應:“獲獎不是終點,62歲才是我的開始。”
這種優雅的“反擊”,反而讓她的失利顯得更具分量,同時也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宣言。
盡管錯失奧斯卡,黛米已為中年女演員開辟新路。
62歲的她,用“毀容式演技”證明,自己依然可以挑戰“怪物+老嫗”這樣復雜角色,拒絕被年齡定義。
正如她在自傳中所寫:“放下規訓自己的量尺,才能看見真正的價值。”
30多年前,她在《人鬼情未了》中用陶藝與愛情征服了全球影迷;
30多年后,她用《某種物質》中的血色重生,撕碎了所有偏見與枷鎖,或許比一座小金人更震撼人心。
她用熾熱的表演轟碎年齡枷鎖,讓皺紋與誘惑在鎂光燈下迸發火星。
當人們還在丈量女星的保鮮期時,黛米·摩爾已將自己活成燃燒的恒星,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與力量。
ps:
我一直堅信未來 10-20 年,最大的機會屬于 AI,不管是創業還是工作,是否擁抱 AI 將會出現極大的差異!
小米汽車智能駕駛屬于L2
喜歡視頻點擊關注我們
加入就送價值199元《DeepSeek新手指南大禮包》(包含全網瘋傳《北京、清華、廈大: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的10套資料)如果感興趣,現在請加我微信回復:666,微信通過后會拉你入群!
如果可以,請進入視頻,點個關注
喜歡視頻就點一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