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由中建三局華東公司承建的上海市重大工程“上海楊浦濱江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該項目位于楊浦濱江南段,總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由2棟塔樓及商業裙房組成,其中D塔樓為150米的高樓,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產業生態創新示范基地。一起來看看↓
上海楊浦濱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現場
上海楊浦濱江項目位于人民城市建設示范區核心區域,總建筑面積達23萬平方米,分為M4、M5兩個地塊,共2棟單體,其中150米的高樓,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產業生態創新示范基地,助力上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上海楊浦濱江項目效果圖
由于M5地塊的設計造型為復雜的塔樓異形結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標準層,項目在主體施工階段面臨嚴峻挑戰。面對重重困難,中建三局通過與同濟大學、上海交大開展戰略合作,依托深度學習的AI算法庫,形成10項核心功能解決現場管理痛點,同時依托多種施工機器和大數據技術,實現重大工程的智能制造。
“空中造樓機”施工現場
去年10月,項目D塔樓主體結構高度突破100米,這座150米的高樓以最快“五天一層樓”的速度,按下了重大工程建設的“加速鍵”。這得益于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空中造樓機”的賦能。
據悉,“空中造樓機”可廣泛應用于百米至千米級的超高層建筑施工,具備“工業化施工組織”、“多施工裝備集成”、“全方位安全保障”、“工廠化作業環境”等技術優勢,可實現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結構養護三個作業面同時施工。
在上海楊浦濱江項目中,“空中造樓機”針對項目實際特點“量體裁衣”,通過采用國內領先的工業化產品核心技術——電液伺服直驅液壓油缸,實現全程智能一鍵頂升,自重減輕30%,實現了5天建造完成一個結構層。
事實上,“空中造樓機”只是上海楊浦濱江項目智能建造的一個縮影。項目在裙房結構施工中,采用遠程智能集控數字塔機,通過遠程操控、集約管控等功能,實現高效吊裝、少人作業;在地上塔樓分段驗收階段,及時插入粗裝修及外立面幕墻施工,保證工期不受影響。
除此以外,“無人電梯”“智能機器人”等智能設備,以及輕量化協同管理平臺、BIM+AR施工技術、人機協調作業模式等智能建造方法都在施工現場陸續投入使用,實現建造過程精細化、高品質、高效率,讓科技“智造”賦能發展。
上海楊浦濱江項目效果圖
據悉,該項目將進入幕墻、機電、精裝修等施工階段。未來,這里將作為互聯網“大廠”的棲居地,吸引各類優秀互聯網人才集聚,成為楊浦又一創新造夢的搖籃。
資料|中建三局
編輯|陳露
視頻編輯 |朱玉嵩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