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人頭發差別可真不???有的人頭發粗得像鋼絲,硬邦邦地立著,怎么壓都壓不下去;有的人頭發卻細得像絲線,軟塌塌地貼著頭皮,隨風一吹就飄起來。同樣是頭發,為啥差別這么大呢?
角蛋白含量
首先,咱們得知道,頭發的主要成分是啥。答案是角蛋白,這玩意兒是一種硬蛋白質,簡單說就是頭發的“骨架”。角蛋白含量高,頭發就硬實,像搭了個結實的鋼筋框架;含量少,頭發就軟塌,像缺了支撐的豆腐渣工程。
為啥有人角蛋白多,有人少呢?這跟遺傳有大關系。打個比方,你爸媽如果頭發粗硬,那他們很可能把“高角蛋白基因”傳給了你,你的頭發自然也粗壯。反過來,如果爹媽頭發細軟,你的基因里角蛋白“存貨”可能就不多,頭發也就跟著柔弱了??茖W家研究過,亞洲人的頭發普遍比歐美人的粗硬,就是因為基因里角蛋白含量高。所以啊,頭發粗硬還是細軟,第一步得看你“天生底子”咋樣。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后天營養也能稍微影響角蛋白。比如多吃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像雞蛋、牛肉、豆類,理論上能給頭發“加固”一點。但別指望吃幾頓牛肉就從“軟妹子”變“鋼絲頭”,基因這東西,改起來可沒那么容易。
毛囊的影響
說完角蛋白,咱們再看看毛囊。毛囊是什么?就是頭皮里長頭發的小“工廠”,每一根頭發都是從毛囊里“生產”出來的。毛囊的形狀和大小,直接決定了頭發的粗細和硬度。
毛囊大而圓的,生產出來的頭發就粗壯,像流水線上的大號鋼管;毛囊小而扁,頭發就細軟,像細細的棉線。研究發現,亞洲人的毛囊大多偏圓,歐美人毛囊偏橢圓,這也解釋了為啥亞洲人頭發普遍粗一些。而且,毛囊的健康程度也關鍵。毛囊要是營養好、血供足,頭發就長得結實;要是毛囊萎縮了,頭發自然細得可憐。
這毛囊咋長成這樣呢?還是得怪基因。就像每個人身高不同,毛囊的大小也是天生的。不過,年紀大了,毛囊也會慢慢“退化”。你看那些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頭發是不是普遍變細了?這就是毛囊老化的結果。所以,頭發粗硬還是細軟,不光看你生下來咋樣,還得看你用了幾十年后毛囊還撐不撐得住。
外部環境影響
除了天生的基因和毛囊,外部環境也能給頭發“加戲”。你想啊,頭發天天暴露在外頭,風吹日曬、洗頭燙頭,哪能不受影響?
先說氣候。住在濕熱地方的人,頭發容易吸水變軟,顯得沒那么硬;干冷地區的人,頭發水分少,就容易干硬,像枯草一樣。再說生活習慣。比如老燙頭、染發,化學藥水一折騰,頭發內部結構受損,角蛋白流失,慢慢就變細軟了。相反,有人頭發天生粗硬,但從不瞎折騰,保養得好,反而能一直保持“鋼絲”狀態。
還有洗頭發的水質。硬水(含礦物質多的水)洗頭,頭發容易變粗糙僵硬;軟水洗頭,頭發就順滑柔軟。你有沒有發現,搬到新地方住一陣子,頭發狀態會變?這就跟水質有關系。甚至空氣污染也能“參一腳”,灰塵、霧霾堆在頭發上,時間長了也影響質感。
所以啊,外部環境就像個“調味師”,天生的頭發是“底料”,后天怎么“調”,也能讓頭發粗硬或細軟再變一變。不過這影響有限,基因和毛囊才是“主廚”,外部環境頂多算“加點佐料”。
結語
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明白了為啥有的人頭發粗硬,有的人細軟?總結一下,角蛋白含量是“內在支撐”,毛囊是“生產模具”,外部環境是“后天調味”。這三樣加一塊兒,決定了你頭發的模樣。大部分是天生的,爹媽給的基因你改不了;但也有小部分是后天能調整的,比如保養好點、少折騰點,頭發狀態也能好一些。
不過話說回來,頭發粗硬也好,細軟也罷,其實都沒啥高低之分。粗硬的頭發有力量感,細軟的頭發有溫柔勁兒,各有各的美。你看,明星里粗硬頭發的像張雨綺,自帶霸氣;細軟頭發的像劉亦菲,仙氣飄飄。關鍵是接受自己,找到適合的打理方式,咋樣都能美出自己的風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