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學科轉型發展,拓寬生命邊界。記者在近日召開的2025年中國麻醉周學術活動的啟動儀式上獲悉,未來麻醉學科不僅局限于手術,更將貫穿疾病全程。其中,麻醉安全評估是手術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據悉,麻醉學科的轉型過程中,技術與功能拓展是關鍵方向。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俞衛鋒教授表示,如今麻醉學科的轉型重點是從手術室內拓展到手術室外,致力于保障患者整個圍手術期的安全,涵蓋術前、術中、術后,甚至包括近期康復和遠期轉歸。無論是在患者術前的評估與準備,還是在術中如何減少創傷、降低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影響并確保安全,都成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四屆常務委員郭向陽教授強調,當前工作重心正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型,術后的加速康復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環。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俞衛鋒教授
作為現代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麻醉醫師的臨床水平和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也影響著公立醫院發展的整體進程與成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繆長虹教授強調:“在此背景下,麻醉科需要提升醫療風險防控能力,尤其是針對疑難病癥和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能力。這不僅能支持外科醫生開展高難度手術,還能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其次,要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還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對藥品和耗材的依賴,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價值和技術含量。”?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繆長虹教授
作為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必要環節,據記者了解,麻醉安全在圍手術期安全評估中起著關鍵作用。國家老年麻醉聯盟(NAGA)主席、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四屆候任主委王天龍教授表示,隨著老齡化加劇和危重患者增多,術前評估變得更為復雜。對此,麻醉科需聯合多學科開展一站式術前評估,優化患者全身功能,提升手術效率,降低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北京大學國際醫院、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姚蘭教授強調:“臨床麻醉醫生一定要關注和重視老年患者,因為嚴格的術前評估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基線狀態,這是整個手術麻醉方案最重要的基礎,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讓患者和術者一起更有信心地去迎接更好的轉歸。”
與會專家還針對技術與學科發展發表了見解,全軍麻醉與復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米衛東教授認為:“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麻醉學科也在不斷創新。人工智能將成為麻醉學科發展的重要支撐工具,雖然完全替代麻醉醫生尚需時日,但其在提升麻醉醫療質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將日益顯著。”
采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周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