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就到了長和集團原定和貝萊德進行港口交易的日子,在各方的勸說和壓力下,李嘉誠雖然暫時推遲了這一計劃,卻似乎醞釀著更大的陰謀,日前有消息稱,長和疑似想轉移財產,情況變得不妙,這樁交易還能怎么收場?
最近,由巴拿馬港口引起的交易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李嘉誠為了規避中美博弈的帶來的風險,提前與美國貝萊德財團展開接觸并簽訂了協議,4月2日,是雙方原定的交易日,但最近這段時間,香港《大公報》、港澳辦、兩任香港特首接連發聲勸李嘉誠懸崖勒馬,再加上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出手,長和集團不得不將交易推遲。然而,李嘉誠并未就此作罷,日前突然傳出消息,長和疑似要轉移資產。
在臨近簽約之際,長和發布了公告,聲稱董事會獲知,最近有媒體報道,公司可能拆分公司全球電信資產及業務,但長和并無此打算。公告表示,長和確實接到過交易或拆分上市全球電訊業務的建議,并評估考慮的機會,為的是提升股東長期價值,但迄今為止,集團還沒做出任何交易決定。
這份公告中值得注意的信息有兩個,其一是長和內部確實有這種聲音,說明媒體報道并非無中生有,其二是公告只說到目前“還沒做出任何交易決定”,并沒有否認后續拆分或交易業務的可能性,所以對于此事還不能樂觀看待。
那么長和為何如此著急要辟謠呢?這又要回到一切的開始——巴拿馬港口交易上,最初李嘉誠有意出售港口時,雖有多方勸阻,但長和辯稱這是“純商業行為”,就是不肯撤回交易,長和家族和李氏集團頓時被推上風口浪尖,口碑一夜崩盤。在市場監管總局介入之后,李嘉誠旗下公司市值更是一夜蒸發了781億。
經此一事,李氏集團學乖了,終于意識到此事對中國的影響非同小可,更深知長和也有可能就此覆滅,也就不再對此事狡辯,就連李嘉誠次子李澤楷,也帶領名下盈科集團與長和撇清了干系。但是辟謠歸辟謠,也不排除李嘉誠正在為家族安排后路,既然他在與貝萊德接觸時沒有考慮國家利益,也就有可能在交易完成后帶著資產跑路。只是,李嘉誠選的并非通往天堂之路。
據了解,長和旗下的電訊業務主要覆蓋英國、意大利、瑞典、丹麥、奧地利和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及中國香港、澳門,早前媒體報道稱,長和準備分拆估值約100億—150億英鎊的全球電信資產,并在英國倫敦上市,可問題是,英國最近又有了國有化的趨勢。
就在去年11月,英國工黨提出客運鐵路運營權重新收歸國有的法案在議會通過。工黨政府的政策傾向也顯示,未來可能擴展至其他關鍵行業,以應對私有化遺留問題并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能力,李嘉誠的電信資產正是工黨政府感興趣的方向,因此如果長和要拆分并且赴英上市,恐怕會很危險。
不過現在討論這些還為時尚早,港口交易最終的結局有兩個,一個是通過剝離巴拿馬港口或拆分交易結構,或尋求條款優化后再行交易,另一種就是完全終止,不管哪一種,長和必輸無疑。如今輿論已是物議沸騰,外交部、商務部和港澳辦都曾批評這樁交易“損害到了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算是為此事定了性,長和拆分業務的消息傳出后,股價更是重挫3.54%,李澤楷的盈科還有布局內地高科技領域的打算,李氏家族也與內地許多國企有業務合作,以后李氏的路怕是要難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