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賣光300斤鹵菜”“月入10萬輕松躺賺”……在短視頻平臺上,這樣的“擺攤致富”故事鋪天蓋地,吸引無數人躍躍欲試。然而,真相究竟如何?記者調查發現,這背后隱藏的,可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韭菜局”。
一、“暴富”誘惑下的血本無歸
河北的閆柯夫婦就是這場騙局的受害者之一。今年3月,他們被短視頻中“師傅攤位前排長龍,一鍋鹵菜半小時售罄”的畫面打動,交了2980元學費遠赴安徽學藝。然而,回老家擺攤后,生意慘淡到“一天只賣五六十元”,甚至發現同城多個路口都擺著“同款鹵菜攤”,競爭激烈到“連擺放方式都一模一樣”。
類似案例比比皆是。廣東的王先生花5000元學習牛雜煲,卻發現師傅給的配方和網上的免費教程相差無幾;浙江的小何被“擺攤10年創業成功”的女博主吸引,對方卻在她猶豫交費時直接拉黑。
二、“流量秘籍”背后的造假產業鏈
這些“擺攤導師”的套路,早已形成一條完整的造假鏈條:
雇托演戲:直播間里反復出現的“白衣大爺”、限購噱頭,實則是專業場控和群演撐場,一旦有人質疑,評論立刻被刷屏淹沒。
虛假宣傳:號稱“正宗黃河大鯉魚”的攤主,私下承認“都是養殖貨”;宣稱“獨家秘方”的鹵菜,味道卻被顧客吐槽“不如路邊攤”。
流量收割:通過建群“退款刷單”、復制文案投流,營造線上火爆假象,最終目的卻是高價賣課。一名學員透露:“師傅賺的根本不是鹵菜錢,而是學費”。
更荒誕的是,一些受騙學員竟“轉型”成新導師,以更低學費招攬下一批韭菜,形成類似傳銷的擴散模式。
三、為什么總有人前赴后繼?
“失業焦慮”和“暴富幻想”是兩大推手。湖北的李薇失業后花2000元學小吃,結果被導師指責“直播沒做好”“視頻不吸引人”。直到她轉向正規培訓機構,才真正掌握選址、調味等實用技能,逐漸回本。
這些案例折射出部分群體的現實困境:低門檻創業看似是救命稻草,卻因缺乏經驗和資源淪為騙子的獵物。而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機制,無形中放大了虛假信息的傳播,讓“造富神話”更易擊中焦慮人群。
擦亮眼,別讓“學費”變“智商稅”
警惕“輕松致富”話術:真正賺錢的生意,沒人會低價兜售“秘籍”。
實地考察再交錢:直播間的人氣可能是演的,線下的真實客流才是關鍵。
選擇正規培訓渠道:技術、選址、運營缺一不可,靠譜機構往往有實體經驗和長期服務。
平臺與監管需發力:短視頻平臺應限制虛假宣傳內容,市場監管部門則需嚴查“收徒詐騙”。
結語
擺攤本是小本生意的縮影,卻在流量裹挾下異化成“割韭菜”的工具。與其迷信“月入10萬”的童話,不如腳踏實地積累經驗。畢竟,真正的財富密碼,從來不是靠“交學費”就能買來的。
#擺攤賣大鍋鹵菜月入十萬靠譜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