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綠蘿一樣,不斷綻放生命的新芽。”
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的走廊盡頭,是他們的熱線辦公室,里面窗臺邊、工位處,整齊有序地擺放著不少綠蘿。
綠蘿肆意地將枝條沿著辦公桌伸展著,在枝條末端吐露出嫩綠的新芽,迫不及待要將這份生命的活力傳遞給大家,而在這個辦公室工作的接線員周佩佩,在這里一坐就是七年,她接了上萬通電話,也聽出了人生冷暖。
專業與尊重——
“我必須準確記錄每個逝者的名字”
與熱線一起成長的七年,周佩佩從女兒到妻子再到母親,今年32歲的周佩佩,將人生這本書越讀越厚。而不變的是,佩佩一直從事著96000熱線接線員的工作。
“我們有很多用語規范,比如不能稱呼死者而是‘逝者’以示尊重,涉及對方的姓名,我們也會再三確認以保證名字的準確性?!敝芘迮逭f,在上崗前每名接線員都需要接受全流程培訓,包括接線流程等。
周佩佩和同事們的每一通電話都會有錄音,專業記錄員聽錄音并記錄,還會進行回訪。而姓名的準確記錄,更是對來訪者的尊重。
談到最初接觸這個工作,家里人聽到殯葬服務熱線都有些不了解,下班回到家后就會有親戚好奇地探問工作內容,甚至有一次有位親戚還問周佩佩長期面對生死怕不怕,“我直接回答他,有什么好怕的,我們是生與逝的橋梁?!闭劦焦ぷ?,周佩佩的專業與認真,將一個個觸動瞬間娓娓道來,也定格那些人生的冷暖時刻。
悲傷與力量——
“你就靜靜聽輕聲應”
七年來,周佩佩也見證了熱線的成長,從鮮有人知到如今的電話不斷,談到工作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事,佩佩想到了一通夏日的來電。
“那是個夏日的午后,蟬鳴陣陣,空氣中都飄蕩著閑適慵懶的氣息?!敝芘迮寤貞洠敃r熱線辦公室中響起了一陣急促的工作鈴聲。
接通了電話。電話那頭只有呼吸聲,周佩佩輕聲開口問:“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
“我不能哭得太大聲?!蹦鞘且晃恢心昴惺康穆曇簦钠拮与x去,留下他跟年幼的女兒,女兒甚至不懂媽媽去世是什么意思。電話中的男人聲音壓抑著哭聲,哽咽地講述他的故事。
電話這頭的周佩佩淚水也盈滿了眼眶,她也是妻子,知道妻子身份代表了什么,站在妻子的角度,她安慰著這位丈夫,幫助他穩定情緒。
“其實有時候他們只是想找陌生人傾訴,你就靜靜聽輕聲應,他能感受到善意的情緒。”如今的周佩佩已經能更從容地處理情緒,更好地服務群眾。
面對與逃避——
工作電話不漏接,私人電話隨緣接
如今,96000熱線作為一條24小時為民服務熱線,每2人一班,24小時都會有人接聽來電,為市民提供業務辦理、政策咨詢、悲傷撫慰等服務。
7年間,上萬個熱線電話,周佩佩一個沒漏。但想要打通她的私人手機,周佩佩說那可得隨緣了。
原來,因為工作中長期聽到電話鈴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佩佩早習慣將電話調至靜音,家人朋友的聯系只能通過微信電話,或者留言。
“一個班次少說也有近兩百個電話,下班后用文字交流我覺得特別釋放壓力?!敝芘迮逭f,這也是她在每個班次都能有積極飽滿狀態的“秘密”。“只是要‘苦’了我的家人朋友了,他們都知道有急事不找我?!?/p>
通過采訪,記者也才發現,周佩佩的老家在安徽,一開始并不會說重慶話。為了方便能聽清楚每個打進熱線的市民說的話,周佩佩還特意看了重慶方言劇去學習怎么講重慶話。
“總會遇到幾個很急很無措的電話,聽得懂講得出重慶話,會讓電話那頭的他們更安心?!比缃瘢迮迥苷f一口流利的重慶話。
96000熱線開通十年,她也如這條熱線,扮演一位不知疲倦的傾聽者,見證了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傾聽人生冷暖。
上游新聞記者 張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