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苑旨 曹宇悅)“我在葡萄牙學習中醫的時候,對中醫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渴望來中國,追溯中醫最本源的做法,深入探尋中醫的意義。”4月3日,來自葡萄牙的生物醫學博士卡洛斯(化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個春天,他和12名葡萄牙“洋中醫”一起,開啟了為期三周的中醫特色技術研修之旅。
這場跨越國際的“中醫之旅”已持續了十余年,“2015年起,我們就在葡萄牙設立了中國葡萄牙中醫藥中心,葡萄牙每年都會派遣一批本土中醫師來華參加為期三周的研修。”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二科黃仙保表示,培訓的內容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針刺手法、熱敏灸技術、推拿、拔罐及刮痧技術等中醫適宜技術,來研修的有康復治療師、護理人員,也有像卡洛斯這樣“半路出家”的跨界學者。
4月2日,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西湖院區,葡萄牙“洋中醫”在門診學習針灸技法。中新社記者 劉占昆攝
“現在中醫在葡萄牙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針灸、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在慢性疼痛管理、康復理療方面效果顯著,甚至在不孕癥、過敏性疾病、腫瘤康復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上也展現出獨特優勢,很多患者受益后也會主動向親友推薦。”黃仙保說,來研修的葡萄牙醫生興奮地分享說,現在他們的診所里,前來尋求中醫治療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文化的碰撞往往藏在最細微的生活習慣里。在研修期間,黃仙保主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葡萄牙醫生剛來時都習慣喝冷水,現在幾乎人手一個保溫杯,改喝溫水或熱水了。”黃仙保說,這個看似簡單的轉變,卻折射出中醫理念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
4月3日,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西湖院區,葡萄牙“洋中醫”正在體驗熱敏灸中醫技法。受訪者供圖
當葡萄牙醫生們初次接觸江西中醫藥大學獨創的“熱敏灸”技術時,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艾灸療法讓他們驚嘆不已,它不僅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痛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更對過敏性病癥、功能性胃腸病癥、前列腺病癥、腫瘤化療、術后正氣虛等慢病有著獨特的療效優勢。“我們治療的病種比葡萄牙廣泛得多,這是他們最想學的硬功夫。”黃仙保說。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于更深層次的文化理解,在教授推拿手法時,學員們總愛追問“陰勁兒”的奧秘。“他們發力足夠有力,卻總是缺少那種剛柔并濟的韻味。”黃仙保說,為了突破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導師們創新教學方法,讓學員們互相體驗手法差異,“身體的記憶往往比語言解釋來得更直接”。
“現在已經有4名往屆學員通過中葡中醫藥中心牽線,成為我們學校的線上研究生。”黃仙保高興地說,他們白天在中醫診所接診,晚上就通過云端課堂繼續深造,把在中國學到的診療技術更好地應用于當地的臨床實踐中。“這種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良性循環,正是我們開展國際中醫教育最希望看到的成果。”黃仙保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